導讀:當然,中秋習俗不僅僅是吃月餅賞月,還有拜月祭月等習俗,這些活動在古代尤為流行,而且頗受重視,歷朝歷代對拜月的習俗各有說法,那么中秋...
祭月
皇帝祭祀月亮的活動
夕月壇即月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
在別的日子里,皇帝也有祭祀月亮的活動,如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進行的四時迎氣祭典,也配祀月亮,但一般不是定時定點地專祀月亮。上古民間祭月本無固定的日期,皇家祭月大典安排在秋季,這就使祭月與秋季聯系起來。普通民眾當然不能參加皇家祭月典禮,但是天子的行為為全國人所矚目,對民眾的觀念和習俗會有一定影響。秋分在公歷9月23日或24日,是農歷八月的中期。但是它在農歷八月的日期是不固定的,有時處在月初或月末,不一定是月圓的日子,如2006年的秋分是農歷八月初二,根本見不到月亮。祭月而不在月圓之時或見不到月亮,未免令人感到缺憾。所以,后來民間在八月十五祭月是對秋分祭月的一種自然調整。
到漢代,月亮崇拜基本為皇家壟斷,從此以后直到唐代,極少見到普通民眾拜月的記載。唐宋時期有一些民間拜月的記錄,但并不興盛,也沒有明顯地被結合到中秋節習俗中來。到了明朝,才明確出現了中秋節拜月的較多記載,而且明清時期拜月基本取代賞月成為中秋習俗的重要內容。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