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之所以要警惕這種輿論的歪樓,更是因為,當完全從物質的邏輯來看待尋親故事時,它很可能將在無意間淡化乃至遮蔽人口拐賣的殘酷和給家庭帶來...
之所以要警惕這種輿論的“歪樓”,更是因為,當完全從物質的邏輯來看待尋親故事時,它很可能將在無意間淡化乃至遮蔽人口拐賣的殘酷和給家庭帶來的難以彌合的巨大傷害。
12月1日,曾懸賞百萬尋子的億萬富豪解克鋒與失散25年的兒子解清帥終于團圓。2日上午,解克鋒在河北邢臺一家酒店舉辦答謝宴,感謝各界人士的支持。據媒體此前報道,1998年春節前,剛出生三個月的解清帥在家中失蹤。此后,解克鋒踏上長達25年的漫漫尋子路。
歷經25年的艱難尋找與情感上的煎熬,解克鋒一家重新與離散多年的二兒子團聚,這本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但是,隨著解克鋒的“億萬富豪”(據本人澄清:上億的資產沒有,一千萬有)身份被公開,以及尋親后關于為孩子“準備好了三套房”“明天就帶他去提車”等細節的曝光,這起交織著辛酸、欣慰等種種復雜況味的新聞的評論區,卻畫風突變:有人關心解家的財產如何分配,有人調侃解清帥的女友太幸運,還有的干脆在評論區呼喚被認領……至此,一起尋親成功的新聞,儼然走向了“秒變富二代”的爽文劇情。這果真是,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很難說,這些明顯歪樓的調侃和戲謔有什么惡意,但很顯然,如此群體反應與這則新聞本身的氛圍及其背后的人口拐賣之惡是非常違和的。雖然說,要求每個人都設身處地地代入尋親成功后的復雜感受是不現實的,失子之痛、尋親之苦本身就是很難真正被旁人感同身受——這正好體現了人口拐賣之惡的程度,但至少,對這樣的嚴肅新聞少一些娛樂化的圍觀心態,并不算苛刻。
其實,只要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是自己的親朋遇到這樣的事,那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調侃”,還真的能夠在現實中說出口嗎?與其說,這樣的評論區景觀暴露了一些人價值觀的扭曲,比如慕富心理的大行其道,毋寧說是在互聯網所制造的距離幻象下,一些人對于看似“遠方”敘事,而實際是真實的“悲歡離合”的共情能力,正在變得鈍化。這些抽離了事件本質的,對于“富豪”“買房”“提車”等標簽的種種“自我演繹”,與一些網絡事件中所常出現的網絡暴力,又何嘗不有著共同的底色?
事實上,退回到一個更現實的立場,解清帥重新與家人團圓,盡管的確可能開啟新的生活,但這種變化,并不能說是一個“苦盡甘來”的故事。且不說,在過去25年他所經歷的人倫不幸,是物質難以衡量的,在回歸家庭后,也可能還需要面臨親情的拉扯。更重要的是,今日家庭所能夠給予他的物質扶持,并不是以他的“被拐”和其整個家庭所遭遇的無妄之災為前提條件的。忽視了這一點,那些將尋親成功與“秒變富二代”劃等號的調侃,不只是庸俗,更是殘忍。
我們之所以要警惕這種輿論的“歪樓”,更是因為,當完全從物質的邏輯來看待尋親故事時,它很可能將在無意間淡化乃至遮蔽人口拐賣的殘酷和給家庭帶來的難以彌合的巨大傷害。這不僅對于受害者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社會真正強化對人口拐賣犯罪的“零容忍”氛圍。所以,面對解家這樣的“破鏡重圓”,旁觀者即便無法真正感同身受地送出祝福,也該少一些不合時宜、不倫不類戲謔。多一些這樣的自省,或許很多的網絡暴力和無謂之爭都能夠少一些。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