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不少人都開始自備退燒、止痛類藥物。有網友稱,部分城市相關藥品出現缺貨情況。在一些社交平臺上,有用戶開始
最近,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不少人都開始自備退燒、止痛類藥物。有網友稱,部分城市相關藥品出現缺貨情況。在一些社交平臺上,有用戶開始發布“異地網購藥品攻略”,引發網友熱議。
據澎湃新聞報道,這些攻略表示,只需通過將跑腿軟件定位修改到廣西、西藏、新疆等地,通過快遞方式就能搶購到中小城市藥店的布洛芬、美林、泰諾林等退燒藥品。有商家稱,最近確實收到多個外地訂單,要求將藥品通過快遞寄出。此后,由于不少網友痛斥這種行為是“薅羊毛”,會導致當地的老人無藥可買,很多相關攻略已被平臺下架。
客觀而言,這種“遠程搶藥”的消費行為,確實會給偏遠地區的小城供藥體系帶來沖擊。一些發布攻略的人喊出“把小縣城的藥買光”等口號,無疑是只顧自己囤藥,而忽視了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當下,我國很多小縣城的老齡化嚴重,留守老人和兒童較多,相較于大城市的年輕人,他們行動不便,信息相對閉塞,也不太會進行網購操作。如果真要“搶”,他們實在很難“搶”得過遠方有攻略“助力”的下單者。“搶占縣城退燒藥”的做法,的確是給當地本就易感脆弱的老人群體拆除了一道保障、增加了一份風險。
當然也要看到,在發布和踐行“異地網購藥品”攻略的群體中,有著比較復雜、多樣的情況。比如,一些是試圖打時間差、地域差,借機牟取暴利的倒賣“黃牛”;一些是先行囤藥,以求有備無患的民眾;還有一些是已經出現高燒癥狀的感染者,由于所在城市實在買不到藥,無奈之下只能嘗試異地購買。
可以看出,之所以出現這類亂象,最根本的還是相關藥品供不應求的矛盾比較突出。因此,正視這些社會需求,切實加大相關藥品供給,引導民眾科學用藥,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要讓居民不必“為藥發愁”,一是要增加藥品產量,二是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和物流梗阻,使藥品盡快到達有需要的居民手中。對此,一些地方提升供應鏈效率的有益模式或可借鑒。比如,指導企業優化藥品進出庫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加快流轉速度,幫助企業解決人力資源、進貨等方面遇到的困難等。在一些疫情形勢相對嚴峻的地方,當務之急是盡一切可能滿足人們的基本用藥需求,緩解藥品緊缺局面。而在疫情相對平穩的地方,則要未雨綢繆,根據本地情況做好科學研判,提前打通供藥渠道,做好藥品儲備。
在增加藥品供給的同時,為民眾提供更加科學、精細的用藥指導也極為必要。這些天,有兩個現象值得注意:一個是不少市民購買的藥物集中在“連花清瘟”“布洛芬”等少數幾種藥品上;另一個是有人因混合用藥而產生副作用,近日,河南平頂山一女子感染新冠亂吃藥致肝衰竭,被緊急轉院到鄭州一醫院ICU搶救。
最近,官方公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藥目錄(第一版)》,其中包括108個中西藥產品。對此,有關部門和專家還需加大科普力度,以清晰、明確、易懂的方式告知每種藥品的主要功效、副作用,不同類型的藥品間有哪些搭配禁忌,從而引導大家謹慎用藥、對癥服藥。當人們對相關藥品的知識儲備更完善,扎堆購買一兩種產品、過度囤積的情況就會有所緩解,也能盡量避免因盲目吃藥產生的身體副作用。
“搶占縣城退燒藥”現象也再次提醒我們:疫情之中,老人等弱勢群體的需求不該被忽視。關照好老年群體的健康,還需多把工作放在平時。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可以提前了解各位老人的身體狀況、是否有家人陪伴、有哪些基礎性疾病等,協助他們儲備好防疫基本用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盡量幫助老人與醫療機構提前實現對接,在老人出現緊急狀況時及時開辟出“綠色通道”。
總之,盡一切努力滿足社會的基本用藥需求,體現的是政策溫度;而對他人的需求保持基本的共情和體認,以互助而非“搶占”的思維應對疫情,則是社會溫情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