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地時間3月7日,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向北約文件保管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遞交瑞典加入北約的文件,標志著瑞典正式入約,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
當地時間3月7日,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向北約文件保管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遞交瑞典加入北約的文件,標志著瑞典正式入約,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
當天早些時候,瑞典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同意瑞典加入北約。
兩百年中立史 一朝“入約”路
根據北約官網發布的聲明,瑞典于當地時間3月7日向美國交存了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的文書,成為北約的新成員。
據法新社介紹,瑞典在19世紀初拿破侖戰爭結束時,開始采取中立政策;“冷戰”結束后,其中立政策被修改為軍事不結盟政策,至今已有200多年未參與戰爭。
然而,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瑞典和芬蘭放棄長期奉行的軍事不結盟政策,開始攜手申請加入北約。
起初,芬蘭和瑞典的“入約”申請遭到土耳其和匈牙利反對。按照規程,北約必須在全部成員國“一致同意”的前提下,才能吸納新成員。
經過多輪談判和協調,芬蘭在2023年4月獲準加入北約。此后,在美國及其北約盟友施壓下,瑞典于2024年初獲得土耳其和匈牙利的批準,隨即加入北約這一軍事聯盟。
北約集齊北歐“最后一塊拼圖” 瑞典呢?
瑞典國防研究所(FOI)分析師達爾舍指出,瑞典作為“北約在北歐地圖上的最后一塊拼圖”,現在已經拼上。
當天,美國總統拜登在一份聲明中稱,瑞典的加入“令北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對瑞典“入約”表示歡迎,并稱希望未來烏克蘭也能加入北約。
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稱,瑞典的加入將增強北約的軍力,該國擁有至少100架戰斗機,是北歐規模最大的空軍。此外,瑞典的國防工業將有助于提高北約的軍工能力。
彭博社則稱,芬蘭和瑞典擁有先進的裝備、訓練有素的部隊,兩國裝備已與北約現有裝備相兼容。隨著它們的加入,北約將能夠“更好地監視俄羅斯”。
此外,有分析指出,加入北約后,瑞典或將成為歐洲北部軍事活動的樞紐,以及北約東北部防御的關鍵后勤中心。
然而,拋棄中立政策加入北約給瑞典帶來的影響,或許復雜得多。
瑞典廣播電臺在報道中指出,如果北約北部邊境發生沖突,外國軍隊、武器、彈藥和燃料等將被運送至瑞典全國各地,而這可能增加導彈和無人機等遠程武器系統對瑞典的威脅。
瑞典民防大臣卡爾-奧斯卡·博林和瑞典武裝部隊最高指揮官米凱爾·比登都曾表達過對瑞典被卷入戰爭的擔憂。“我們需要認識到情況到底有多嚴重,每個人都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比登說。
瑞典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創始人揚·奧貝里此前表示,瑞典加入北約是“不理性的”,會降低其公民的安全感。瑞典原本支持裁軍與無核化,而今卻可能成為被卷入危機和緊張局勢的前線國家,甚至淪為陣營沖突的犧牲品。
俄強烈抗議 或引發重大地緣政治后果?
法新社稱,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意味著波羅的海被北約成員國包圍,分析人士稱其成為“北約湖”。
《紐約時報》也指出,新成員令北約在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威懾力量大幅增強,便于北約在波羅的海“限制俄羅斯海軍,并監視北極地區”。
“瑞典的加入可能會產生重大的地緣政治后果。”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在報道中指出。
作為冷戰遺留物,北約并未隨著冷戰結束成為歷史,反而繼續“東擴”,甚至在烏克蘭危機升級后又啟動“北擴”進程,吸納更多國家。瑞典成功“入約”,給北約帶來所謂“安全”的同時,卻招致了俄羅斯等國的強烈抗議和警告。
俄外交部此前曾表示,瑞典一直保持中立地位,是波羅的海地區數十年來始終保持穩定和信任的重要因素。就瑞典加入北約一事,俄駐瑞典大使館曾表示,“俄將采取政治和軍事技術性質的應對手段,以消除瑞典加入北約對俄羅斯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近期的年度國情咨文中稱,隨著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將加強在西部邊界的武裝力量,以應對“北約進一步擴張的威脅”。
上一篇:紅海現在有多亂 還會亂多久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