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網傳江蘇啟東呂四港鎮一婚車車輪被上幾十把鎖,開一把要一條煙。視頻顯示,一輛保時捷婚車的四個車輪上都有多把鎖。拍攝者稱,都是親...
近日,網傳江蘇啟東呂四港鎮一婚車車輪被上幾十把鎖,開一把要一條煙。視頻顯示,一輛保時捷婚車的四個車輪上都有多把鎖。拍攝者稱,都是親朋好友鎖的,約有40把;是當地習俗,屬于陋習。當地鎮政府表示,風俗習慣需要慢慢引導改進,現場如果不好走了也可以報警。
在結婚迎親的路上,“喜總”代表東家,主動會向路人散發喜煙或者喜糖,以示喜慶,這是很多地方流傳至今的習俗。在這樣的喜慶文化熏陶之下,當然不乏有人主動討要“沾喜氣”的。要一包喜糖或討幾根喜煙,你情我愿,雙方皆大歡喜,但一涉及要錢或者索要大量財物,就變味兒了。
令人遺憾的是,現實中卻有些人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商機”,屢屢上演攔婚車索要錢財的鬧劇。“男子常年跪攔婚車要錢,漲到兩百了”“占道攔婚車討彩頭,大媽稱五條煙打發不下”“結伴攔婚車不給喜錢不讓走,7人被拘”……稍作檢索,僅僅見諸媒體曝光的類似“趁喜打劫”就比比皆是,這種陋習給辦喜事的群眾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給婚車車輪上幾十把鎖,開一把要一條煙,更是可惡。
“討喜”是中國婚俗文化的一部分,而婚車是現代社會才有的新事物,攔婚車和婚俗文化可以說基本上無關。換言之,鎖車輪成為所謂的“習俗”應該不會有太長的歷史,這樣的現代版胡鬧,不能讓習俗來背鍋。不僅如此,給婚車車輪上鎖之類的野蠻行徑,可能還涉嫌違法。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恐嚇、威脅或要挾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財物的行為。利用辦喜事的人不愿節外生枝的心理,強行索要財物,當屬于此列。
此外,如果在公共場所無事生非、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破壞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還會構成“尋釁滋事罪”。
攔婚車之所以成為惡俗,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原因固然不一而足,這種披著習俗外衣的打“擦邊球”行為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無疑是關鍵所系。
一方面,是辦喜事的人最擔心破壞喜慶氛圍,只要對方不特別過分,寧愿花錢買平安;另一方面,則是攔婚車索要的財物通常不會特別大,即便報警也很難加以嚴懲,一般只是批評教育了事,造成交通堵塞才會處以行政拘留,屢教不改者才會被警方立案調查。違法成本較低,自然形成不了有效威懾,使得那些“攔婚車”者更加肆無忌憚。
法治時代,對于攔婚車的添堵行徑,辦喜事的人固然要摒棄舊觀念,勇敢地站出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更應該挺身而出依法予以嚴懲。在這方面,陜西興平警方的做法或許值得借鑒。2019年5月,興平警方發布公告,對“攔擋婚車”違法亂象開展專項治理,禁止任何人員采取任何方式“攔擋婚車”,開展常態化巡查,凡違反公告攔擋婚車,有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違法行為的,予以行政拘留,構成刑事犯罪的追究刑責。
移風易俗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引導改進,但保時捷婚車四個輪子被上幾十把鎖,這不是風俗而是敲詐勒索,整治惡俗還需法律發力,絕不能慣著。
上一篇:男子撿手機后要價千元:不給就刷機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