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細菌感染等多種類型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有所增加。怎樣甄別不同的呼吸道疾病?一老一小如何科學應對?針對公眾熱點...
近期,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細菌感染等多種類型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有所增加。怎樣甄別不同的呼吸道疾病?“一老一小”如何科學應對?針對公眾熱點關切,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組織專家進行了解答↓↓
呼吸道疾病高發如何科學應對?專家詳解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介紹,支原體感染每年都會有,基本上3~7年流行一次,流行時間相對較長,有時會持續一年左右。
王荃說,不是所有的支原體感染都會得肺炎,絕大多數孩子屬于輕癥,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但的確會有一部分孩子得支原體肺炎,甚至可能發展為重癥肺炎。
常見的流感和支原體肺炎都有發燒、咳嗽等癥狀,什么情況下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 當孩子持續高熱40℃以上, 或持續高熱超過三天,應及時去醫院。
· 支原體肺炎的早期表現是刺激性干咳,再加上高熱,當孩子咳嗽非常厲害,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常作息生活時,是需要去醫院的。
· 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判斷方法,就是看孩子的精神狀態, 比如說孩子發燒以后精神特別差、非常打蔫,即便體溫下來了也很打蔫,或出現了嘔吐、頻繁的腹瀉,甚至呼吸困難、發憋等情況,應盡早帶孩子去醫院。
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患者警惕“混合感染”
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也是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一些人甚至同時感染多種呼吸道病原體,因此“混合感染”引發大家的關注?;旌细腥揪褪峭瑫r感染2種以上的病原體,臨床上的“混合感染”多數以病毒、細菌、支原體的組合為主。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介紹,我們要特別關注老年人及有基礎病的患者,因為上呼吸道感染,不論是流感、新冠還是支原體感染,都會破壞上呼吸道的免疫屏障,一旦出現下呼吸道感染出現肺炎了,可能就會繼發一些細菌感染。老年人及有基礎病的患者本身就可能有肺部、支氣管的疾病,在感染以后有誘發細菌感染的風險,可能會加重病情,導致病情惡化。
專家建議,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如果有明顯的咳嗽,并且咳黃痰,一定要及時就醫,因為有可能繼發了細菌感染。
王貴強表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用藥效果還是非常明確的,大環內酯類藥效果非常好,盡管有些少量耐藥的發生,但大部分病人效果都非常明確,所以早期的治療是非常關鍵的。
專家提醒,老年人除了適當鍛煉提高免疫力外,還要積極注射流感疫苗,保持居住環境衛生。
建議患者先去有能力接診的社區醫院初篩
專家表示,支原體肺炎和流感是兩種不同的呼吸道疾病。流感和支原體肺炎的癥狀有哪些區別?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一科主任徐保平介紹,流感和支原體感染都是高熱。不同的是,流感除了高熱以外,病情進展很快,可能一兩天體溫就會達到39℃、40℃,另外呼吸道癥狀相對輕, 而全身癥狀重, 比如乏力、肌肉酸痛、倦怠等癥狀會相對較重。
而支原體感染最主要的是呼吸道癥狀,咳嗽比較明顯,有些大孩子會說咽痛,咳嗽在初期的時候是比較劇烈的刺激性干咳。
如果孩子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癥狀,但是沒有發高燒,建議去有能力接診的社區醫院先進行初篩。
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孫麗介紹,一般來說設有兒科的社區醫院,在呼吸道疾病的甄別上,還是有一定能力的。以我們社區為例,有甲流乙流的檢查,還有呼吸道的檢查,15分鐘之內就能出結果。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基本是能處理的,朝陽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有自己的緊密型醫聯體,如果在我們社區就診以后,發現孩子的疾病比較重,我們會通過綠色通道向上立刻轉診。
目前最新情況如何?人民網最新報道:
當前呼吸道疾病呈現哪些流行趨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月發布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指出,今冬明春可能會面臨新冠、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11月13日下午,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多種呼吸道疾病交織疊加,要堅持多病同防同治,密切關注肺炎支原體、新冠感染、流感、登革熱、諾如病毒感染等的流行情況,加強監測預警,掌握病毒活動強度、病毒變異等變化。
“今年冬季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確實比較高,尤其是在兒童當中。”李侗曾向記者介紹,目前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等。
李侗曾提醒,現在流感的發病率正處于上升趨勢,有可能還會繼續增加,呼吸道的其他病原體種類也比較多,所以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
今年呼吸道疾病傳染性更強了嗎?
李侗曾介紹,大部分呼吸道疾病都具有傳染性,有的傳染性比較強,比如流感,有的傳染性稍弱,比如肺炎支原體。但就目前流行的呼吸道病原體而言,沒有發現傳染性增強,其致病力、傳染性和以前相比也沒有明顯區別。
“可能是過去三年大家防護措施做得比較好,感染減少了,所以體內針對這些病原體的抗體水平普遍下降了。”李侗曾分析,也就是說,病原體的傳染性沒有增強,但是人體相應的防護力下降了,所以可能導致感染的人數增加了。
如果出現了發燒、咳嗽、嘔吐等癥狀,如何判斷是否屬于傳染性疾病?
“一般情況下,在家庭內出現聚集病例,或者是學校、幼兒園出現聚集病例,也就是多人發病,通常認為屬于傳染性的疾病。”李侗曾解釋。
他舉例,如果在單位、學校、幼兒園等人群聚集場所,周圍有人出現呼吸道疾病的癥狀,之后自己也出現了相應的癥狀,那么就要考慮是被傳染的,可能是一種傳染性疾病,需要做好自我隔離,不要帶病上學、上班,避免傳染給更多人。
哪些情況需要到醫院就醫?
為了盡量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在什么情況下到醫院就醫比較合適?
李侗曾表示,對于老人、幼兒、孕婦,有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以及肥胖等高風險人群,感染后更容易發展為重癥。所以一旦發病,應盡快就醫,明確病因,及時治療。
對于普通人群,如果在休息期間高燒超過3天沒有緩解趨勢,或者有劇烈的咳嗽、胸痛、胸悶、呼吸急促、喘憋等,嬰幼兒出現喂食困難,甚至有嗜睡、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等,也應該及時就醫。
“呼吸道疾病的癥狀都比較像,包括發燒、咳嗽、咽痛等,有些人癥狀可能會比較重,比如有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乏力等全身癥狀。一般情況下,出現前述癥狀之后,只要居家休息,對癥治療,很多人是可以自愈的。”李侗曾稱。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