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花30萬買份編制內工作?江西李某聽信朋友承諾向其轉賬30萬元,托對方幫忙辦理某單位正式編制工作,結果工作沒辦成,錢也打了水漂。據江西法...
花30萬買份編制內工作?江西李某聽信朋友承諾向其轉賬30萬元,托對方幫忙辦理某單位正式編制工作,結果工作沒辦成,錢也打了水漂。
據江西法院官方微信號12月1日消息,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披露一起案件詳情:原告李某和被告張某系朋友關系。在某次交談中,張某稱能幫李某辦理某單位正式編制工作。隨后,李某向張某轉賬30萬元,委托其辦理。收到匯款后,張某向李某出具《收條》,并強調如未辦好,全額退款。
后因工作并未辦理成功,張某陸續退還李某16萬元,但余下的14萬卻一直不予退還。期間,張某向李某出具一份《承諾》,承諾剩余錢款于2020年12月底前還清,但未兌現。
李某將張某訴至法院,要求張某退還剩余費用并支付利息以及訴訟費,共計15余萬元。
南昌高新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李某給付錢款希望進入某單位解決正式編制工作,該涉案行為系違法請托行為,由此產生的糾紛并不是民事法律關系,李某企圖通過不正當途徑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行為本身助長了社會上的不正風氣,擾亂了社會秩序,違反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其行為目的和手段非法不應受到法律保護。
綜上,法院駁回原告李某的全部訴訟請求。原告李某不服提起上訴,二審維持原判。
法官提醒,我國法律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