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短劇的風又吹回來了。幾乎是一年一次。今年,花42塊錢就能擁有電子女友,與6位美女上演不同劇情的愛戀,游戲帶火的短劇風越吹越猛。不僅宅...
短劇的風又吹回來了。
幾乎是一年一次。今年,花42塊錢就能擁有“電子女友”,與6位美女上演不同劇情的愛戀,游戲帶火的短劇風越吹越猛。
不僅宅男們上頭,而且也讓影視大佬資本市場魂牽夢繞。
近期多只涉及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股票大漲,同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股價異動、澄清公告等。包括仰望科技在內,不少公司甚至直接官宣進軍短劇市場。
別小瞧那些讓人嗤之以鼻的短劇,那些你隨隨便便劃走的短劇,正成為眼下炙手可熱的造富神話。一個戰神劇“無雙”,單日充值曾達到5500萬元,上線8天充值破億。
“豪門棄少”“隱世戰神”“鎮國神婿”“總裁的囚妻”這些離了大譜、違背常識的題材恰恰是短劇市場的香餑餑。
投入幾十萬一部的劇集,按照流量劇本進行演繹,無條件遵循流量思路,無限滿足市場下沉,成了短劇行業的生存法則。
離譜的劇情、夸張的表演和粗制濫造的后期,不僅不斷刷新影視行業的職業下限,同時也一再挑戰正常人的認知下限。
短劇的商業模式,無非是對準人性深處的惡習。
及時行樂,飽暖意淫。耐心讀完一整本書,能沉下性子欣賞一幅畫,認真看完一部長電影,哪里比得上看短劇來得爽。
鏡頭設計和運鏡有點東西,劇情夸張還帶點反轉,男女主角10分鐘愛上,這仿佛成了打發碎片時間的利器。
越刷越短的劇集是精神鴉片,是現代人的“奶頭樂”,它們無法耕耘心智,卻能讓人沉迷于此、不能自拔。
越土越暴利。看不上的“土味”短劇正在席卷短視頻,成為了一座埋藏在喧鬧中的“金山”,每天都有新的資本新的人卷入,希望以小博大,趁熱接住這潑天的富貴。
平臺也沒有理由拒絕。長視頻困于內容創作與創收不是一天兩天,無論是日漸高漲的版權費用、天價片酬的行業沉疴,還是網臺內容一把標尺的新規、流量明星的潮流消退,通過燒錢來搭建內容“護城河”頗具幾分心有余力不足的狀態。
在爭奪用戶有限時間的戰爭里,長短就不必計較了。在用戶急不可耐的有限耐心消耗殆盡之前,短劇也要爭分奪秒。
娛樂消費的風口輪流轉,曾開啟網劇時代的《屌絲男士》,以及后來的“太子妃”,可能都沒有想到,它們披上全新馬甲又能攻城略地。
沒人好意思承認,自己在追哪部微短劇,因為就連說出劇名都是一場社死界的致命試探。
嘴上不說,人們身體都很誠實。短劇行業一邊陷入盜版、擦邊、口碑倒掛困境,一邊這些又恰恰成為其吸金之本。如此怪圈,能走多遠自然要打問號。
按照以往經驗,由于門檻不高,IP爆火隨機性大,市場供給短時間膨脹,同質化產品只增不減,那么短劇這波行情勢必還會經歷生死時速。
上一篇:鴨綠江邊不停冒泡泡?地震局回應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