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区2区-国产精品1区 2区 3区-国产精品1区-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小说-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18p

當前位置:奇聞事件>今日熱點 >   帶娃坐高鐵 毀了我的假期

帶娃坐高鐵 毀了我的假期

導讀:天知道我有多么懷念沒有小孩的生活,只需要帶上手機就可以出門了。而現在,"溫水、牛奶、奶酪棒、小餅干,貼紙、繪本、玩具車、點讀筆……...

帶娃坐高鐵 毀了我的假期

天知道我有多么懷念沒有小孩的生活,只需要帶上手機就可以出門了。

而現在,

"溫水、牛奶、奶酪棒、小餅干,

貼紙、繪本、玩具車、點讀筆…… “

每次出門,我都要列出一個物品檢查清單。

更何況,這個國慶,我和隊友要帶兩歲幼崽坐高鐵回老家——要知道,高鐵帶娃,堪稱現代家長的終極考驗:

如果孩子在路上哭鬧,我有沒有帶足夠的安撫食物和玩具?

如果他哭個不休,我能不能抱起他一個箭步沖到車廂連接處?

如果他過于開心咿咿呀呀個不停,其他人覺得是噪音我又該如何處理?

唉,第一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第二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還沒出門,我已經開始后悔了。

01

生了個孩子,我很抱歉

中國人苦熊孩子久矣。

不過,幾年前好像大家只是暗搓搓地欣賞路人懲治熊孩子的爽文,悄悄收藏,明面上還是會照顧一下老弱病殘幼的那個“幼”。

而現在,光明正大地說“厭童“的聲量,好像越來越大了。

《新周刊》寫過一篇評論文章,標題是——《“厭童癥”這頂帽子,年輕人不認》。然而,這篇文章的熱評第一長這樣:

”我認“。現代年輕人,主打一個叛逆。

端午節時,我們還無知無畏地帶著小孩去了一趟韓國。回來刷到網上說韓國很多咖啡廳已經禁止兒童入內的新聞,這才后知后覺地想起很多旅行細節,確實有那么點不對勁。

除了像明洞這樣的鬧市區,我們去的大部分餐廳,基本都沒有兒童座椅。好在兩歲的小孩已經可以坐住了,他大剌剌地學大人的樣子坐在座椅上,下巴剛剛夠到飯桌邊。要知道,北京的大多數餐廳,兒童餐椅都是標配,更有不少店都會提供免費的兒童套餐來獲客,提升好感度

——這在商業上也確實可行,西貝的兒童餐雖然不免費但是非常精美,為了讓娃多吃點,我們一家人吃了不少次這家西北菜。

首爾卻是另一種商業邏輯,不少餐廳和咖啡廳,已經在禁止兒童入內了。

韓國的部分商家會掛上拒絕兒童入內的標志,多數是追求寧靜氛圍的網紅打卡地和休閑餐廳

退一步說,這倒也無可厚非,商業場所的業主,有自己的決定權。咖啡廳希望更照顧經常去辦公和上網的消費者,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公共交通,必須得一視同仁。

然而,現在帶娃出行,真的太難了。具體來說,是不做“熊家長”太難了。

兒童節剛過不久,博主@蘇小懶 在微博上指出了如今高鐵厭童的現象:

“兒子剛哼唧了兩聲,路過的乘務員便要求他們把孩子帶到車廂連接處哄,‘會打擾別人休息。’”

博主安安靜靜在畫畫的兒子也莫名收到了警告;

而廣播和滾動字幕,都在不停強調,請家長管好自己的孩子,哭鬧幼童要帶到車廂連接處哄。

前一陣高鐵化妝的討論又上了熱搜,結果評論區還是,熊孩子到處亂跑倒是沒人管。

要帶著小孩坐高鐵,成了一場對家長的重大考驗。

同樣要帶娃出行的另一對好友說,他們今年放棄高鐵轉投飛機了,雖然兩頭的接駁路程都還挺長,但至少,飛機上的絕對時間短,而且要是小孩能睡著就萬事大吉。

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幾年前就有這種“暖心新聞”,說新手父母帶著十幾個月的孩子坐飛機或者火車,特意給周遭位子上的乘客準備好了道歉卡、耳塞和糖果小禮物,怕因為孩子吵鬧給其他人造成困擾。

然而,這種“日系”手法,屬于是抬高做“好家長”的底線的行為,我們普通i人家長真的學不來。

同事章魚在高鐵上遇到了另一對帶娃出行的一家三口,大約四五歲的孩子明顯被提前教育過,跟爸爸媽媽說話都用氣聲。偶爾小孩子開心起來,說話聲音稍微大了一點,就要被爸媽教育,“在家怎么教你的?”

甚至,已經有一些家長,在探討能不能在上高鐵之前給孩子喂安眠藥了……

02

安安靜靜的模范小孩?

不存在的

鳳凰WEEKLY上一次討論年輕人“厭童”現象,文章里這樣寫道,

世界已被一分為二。有孩子的人和沒孩子的人之間,仿佛出現了一道天塹,兩撥人不同觀點互不理解,在各自的立場上水火不容。而兩邊和解的發生場景僅限于:年輕人真的去生一個孩子。

是真的。

每一個家長,都會了解高鐵告示的不合理之處。

滾動的廣播好像在說這樣一條規則:

if孩子的狀態=安靜,then大家可以坐在座位上;

if孩子的狀態=吵鬧,then請家長帶孩子到車廂連接處。

這次帶小孩做高鐵,我就深刻地理解到,小孩是一個人啊,human being!他不是個玩具,他沒有開關。

小孩永遠在薛定諤的安靜狀態。

當你沒有在觀測他,他可能在安安靜靜地玩玩具、看窗外;

當你開始關心他,擔憂有情況要發生,他可能就真的變成了狀況外了,開始有層出不窮的新訴求。

我的小孩兩歲,正在學說話的時候,他在高鐵上反反復復地跟我講一個字,“走”。大概過了十分鐘,我才搞懂,并不是要一起走,他在說“高鐵走了、火車開了”。

此刻的我,十分后悔買了一等座,周遭的商務人士看起來還有幾千萬的生意電話要打。而這時候如果硬抱小孩去火車連接處,只怕會引發更大的尖叫噪音。

“厭童”相關文章的評論區,總有人辯白說,他們不是討厭小孩,只討厭熊孩子。

更有人會美化童年的自己,說“自己小時候從來沒有無理哭鬧過”、“一張紙就能玩一整天。”

恕我直言,人的記憶真的不太準確,而且,1-3歲、4-6歲、7-12歲,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不一樣。

這世界上,不存在這樣的二分法:熊孩子,和非熊孩子。如果是,那我們大可以在票務方面做一些文章。

只有一種孩子——是孩子就會熊,今天不熊,明天也會熊。

因為小孩成長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

每一天會發生什么,用怎樣的心情去面對,都是一次隨機試驗。

為了應對孩子尖叫期的問題,我盲買過一本繪本,《我大喊大叫的一天》。

結果這本書里并沒有講整治尖叫熊孩子的辦法,書的結尾是這樣的:

第二天,這個事事不順大發脾氣的孩子,就快活起來了!大喊大叫的一天,便這樣結束了。

電影《搜索》里也展現過這樣的偶然性,高圓圓飾演的女生,剛拿到自己身患絕癥的診斷書,心灰意冷之際,在公交上拒絕給老大爺讓座,還冷嘲熱諷了幾句。

這幾次上熱搜的高鐵沖突事件,看起來也像偶然事件。

我想象著,事情本來會有兩種走向。

在良性循環里,面對尖叫哭鬧的孩子,家長感覺抱歉,努力想辦法,旁邊乘客做鬼臉逗逗孩子,幫忙接杯溫水。孩子可以安靜下來,甚至趴媽媽肩頭睡著。

在惡性循環里,家長說,他也只是個孩子,你將來不生小孩嗎。路人說對我就不生。小孩在吵鬧的環境里被嚇到,更是尖叫連連,于是沖突進一步升級……

只可惜,在現在人人都壓力大的“易燃易爆”環境下,后一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好像更高了。

回到家鄉的三線小城市以后,我身上也發生過一次帶娃危急時刻。某天中午,在牛肉湯面店里,小孩忽然大哭了起來——假期打破了節律,這已經過了他日常午睡的時間,他感覺困倦又不知道如何排解便只好哭泣

——是的,小孩連自主入睡的能力都需要后天習得,更不要提安靜久坐和安靜玩耍了。

我感覺愧疚,只好抱著孩子走來走去。而這時候店老板趕過來關心,我還有點害怕孩子哭鬧影響到老板的生意,正想說我們很快吃完就走,沒想到他主動提議說,里屋有床,不嫌棄的話可以讓孩子去躺一下……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

本質上,高鐵帶娃的沖突,是不懂規則的孩子撞上了緊密運行的成人社會,冷漠、默契、高效、有邊界感。

坐高鐵,本質上是小孩子在陪著大人。這里沒有樹木沒有可以奔跑的空間,無怪乎小孩容易發瘋。

而在老家這樣的小城市,雖然這家店老板并不認識我,但這里更接近鄉村的熟人社會。人們收入不高,但是有大把的時間,和熱情。

03

從環境尋求改變

上野千鶴子提出了“恐弱”的概念。她認為,恐弱是精英女性經常陷入的迷思。

不愿被稱為受害者,無法忍受自己是弱者的心態就叫“恐弱”,因為自己身上有軟弱的部分,所以才格外激烈地進行審查和排斥,對軟弱表現出強烈的厭惡。

事實上,現代社會的“厭童”情緒,和“恐弱”也有著共通的內核。

最近部分航空推出了寵物進客艙的服務,我發現,貓咪已經成為了同行人最愛的乘客。

據說貓是因為幼態臉才獲得人類的青睞,但是諷刺的是,現在最幼態的小孩卻不被寬容了。

因為小貓確實可以提供純粹的、不需要太多付出的快樂,而孩子,尤其是別人家孩子卻意味著忍讓、耐心與照顧,這些都和現代社會強調的獨立與成功相悖。

更進一步地,人們看到無憂無慮的孩童,甚至會有嫉妒的情緒。

“你憑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生活已經這么苦了,為什么我還要再因為無關的人苦上加苦?”

我理解年輕人的不滿,但如果要求家長無限地為自己的小孩托底,這既不現實,也不公平。

說到底,育兒不僅是一個家庭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

在智慧族群中,互相照顧是存活的關鍵。在象群里,成年的大象會照顧象群中所有的象仔,即使是非親生的。

非洲草原上,一度發生過年輕公象屠殺犀牛的慘劇。學者研究這些“大象崩潰”現象后發現,這些年輕雄性大象在童年時缺少成年大象的陪伴,并曾經目睹了父母或是親人被殺害。此后的幼年時期又被安排在缺少“社會化”(沒有社會等級區分)的犀牛群體中生活。

后來,保護區引進了幾頭年長的大象陪伴小象,這些年輕的小象后來也沒有再攻擊犀牛了。

包容的社會環境、健全安全的出行設施、有活力的社區,這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意味深遠。

香港交通局常年舉辦“小小規劃師”活動,讓自閉癥兒童通過乘坐巴士,更多地了解城市。通過對公共交通的探索,他們不僅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還能激發志向,規劃升學和求職路線。

不少讀者都在高鐵厭童的相關新聞下面呼吁應當設置“母嬰車廂”。事實上,發達國家已經在這樣實踐了。

挪威輕軌車廂里都是孩子的畫,電車公共汽車都有專門放嬰兒車的空間;德國的高鐵和電車上通常設有“家庭區域”,有游樂設施、玩具還有兒童圖書和家庭座椅;日本的觀光電車通常都設有“母子座”,可以切換方向,車廂里還有“木球游樂池”、“圖書角”,雖然面積都不大,但超級適合打發旅途時光。

德國高鐵的兒童票和親子包廂,親子包廂可以關門,避免打擾其他乘客

即便如此,專家們卻已經升華到了更高的境界,他們對“兒童專用車廂”有一些保留意見。

“這相當于將帶孩子的家庭強制從社會分離出來”,而小孩需要在和外界的接觸中習得行為規則。“大家沒有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由于育兒專用車廂的出現,社會將逐漸失去對兒童的寬容。”

但至少,大家對于建設一個“兒童友好型”社會是有共同追求的。

德國是一個高度重視安靜的社會。每天22:00~6:00是所謂的“休息時間”(Ruhezeit),居民必須要保持安靜。在休息時間內,扔垃圾都不可以丟玻璃瓶,因為可能會有噪音,鄰居隨時有權利報警。

——嬰兒的哭鬧除外,他們可不認什么“休息時間”。

法律認為,嬰幼兒和兒童制造的噪音屬于“自然聲”,因此不適用任何噪聲管理條例。

德國一所小鎮小學附近的環形交叉口和人行橫道,做了很多兒童友好的設計,以便小學生獨自出行。

聯合國在1996年提出了“兒童友好城市”的概念,以確保兒童享有生活中的各種權利,包括健康、教育、參與、游戲等。

通俗一點來講,就是養育一個孩子,不僅要保證吃喝拉撒睡,Ta 也有模仿學習的需求、渴望自然的需求、社會交往的需求等。

目前全世界范圍已有800多個城市得到兒童友好型城市的認證,可惜的是,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個城市獲得此項殊榮。但是,這個倡議仍然為中國的城市規劃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框架,長沙、深圳、蘇州等城市,正在循著這個路線改善城市建設。

深圳提出“從一米高度看城市”

正如德國聯邦發言人所言:

“我們需要建設一個對孩童友好型的國家,我們需要孩子,我們需要更多孩子。孩子應該位于我們社會的中心,而非邊緣。孩子們的一切天性我們都愿意接受,包括追逐打鬧、嬉笑喧嘩。這就是孩子。”

在生育率持續下降的今日,也許不是所有人都會生孩子。

但我們,并不需要真的有一個孩子,才能理解“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類學家說,那根愈合的大腿骨,是人類文明最初的標志。

選擇安慰、提攜、互助,而不是攻訐、謾罵、漠不關心。

在理想的城市里,不止是孩子們可以在街頭巷尾盡情嬉戲,年輕人、老人、殘障人士都能自在地生活。做出不同選擇的人,都能互相理解并尊重。

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讓弱者能夠以弱者姿態生存的世界。

為您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自拍网站 | 国产视频一二区 | 羞羞视频在线免费 | 男人的天堂免费在线观看 | 无人区国语版免费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午夜免费的国产片在线观看 | 99热最新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 国产亚洲亚洲精品777 | 亚洲免费影视 |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看 | 无遮挡又黄又刺激的视频 | 亚洲热在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 狠狠干导航| 不卡免费播放 | 99re精彩视频 | 免费网站看av片 | 日日操夜夜操视频 | 四虎最新紧急入口4hu | 久久九九精品视频 | 久久综合久久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 | 在线观看日本视频 | 搓逼视频 |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 国产精品麻豆久久99 | 亚洲日本韩国在线 |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 | 四色6677最新永久网站 | 久久久久久免费播放一级毛片 | 精品区在线观看 | 四虎影视在线 |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福利在线看 | 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观看亚洲 | 国产高清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