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實在我蠻羨慕王家衛的。我也希望有個這樣的機會,只拍自己喜歡的,不考慮票房收益,但老了,應該是不會了。浩浩蕩蕩的《繁花》劇評里,王晶...
“實在我蠻羨慕王家衛的。
我也希望有個這樣的機會,只拍自己喜歡的,不考慮票房收益,但老了,應該是不會了。”
浩浩蕩蕩的《繁花》劇評里,王晶的顯得格外矚目。
都是從上海走出去,把香港電影發揚光大的人,兩個人就像水和火,一個冷靜,一個熱氣騰騰。
爾冬升的《色情男女》里有個傳世的梗,羅家英對飾演導演的張國榮說:沒人讓你做王家衛啊,你做王晶行不行?
言外之意,做神干什么,歡天喜地數錢不開心嗎。
從戲里到戲外,到底要做王晶還是王家衛,就像到底是要面包,還是選理想一樣,成了讓人樂此不疲幾十年的梗。
只是看客腦補,正主撒糖,夸好友王家衛的電影幾乎成了王晶的常規項目。
港影是個江湖,前者拍片像金庸小說里的俠,十年一劍,靜水長流;而后者的招式像古龍,反復拔刀醉酒,浮云流水去。
“電影就是個娛樂大眾的東西,我從來就不把自己當回事,走了就走了。”
1.
王晶 1955 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是浙江紹興,爸爸是香港老一代著名導演王天林。
在王晶的認識里,爸爸是個才華橫溢的電影人,卻總是過得很苦。
他后來講,王天林就像 60 年代的王家衛。
只是王天林的運氣遠沒有那么好。60 年代他拍的一部《野玫瑰之戀》,本來志在必得亞洲影展大獎,卻因為被邵氏舉報抄襲,而空手而歸。
倒是 1959 年的《家有喜事》歪打正著,成了最賣座電影。王天林也拿到了最佳導演獎。
王晶把老爸看成鏡子,時刻學習爸爸的敬業和認真,還有屬于那一代香港電影人的江湖豪俠之氣;同時也記住了老爸的遭遇,專門用來“避雷”。
在他的理念里,寫劇本也好,干導演也好,是要賺錢的。
21 歲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后,他進了 TVB 給《歡樂今宵》寫段子,一個段子 8 塊錢。第一個月就掙了 96 塊錢。
才華橫溢的王晶干到了 TVB 的天花板,他寫的劇本,都是有名有姓,從《陸小鳳》到《楚留香傳奇》。
有一天,王晶想靠文化賺錢的野心徹底被好友黃霑激發,他跑去給邵氏做編劇,80 年代初,執導了人生第一部電影《千王斗千霸》。
自此開始了他在電影業的征程。
2.
蔡瀾曾問過王晶當時的老板邵逸夫:“我們可不可以拍 40 部片,賺 39 部的錢,去拍一部不賺錢的電影呢?”
“既然都賺錢,為什么不拍 40 部通通都賺錢的電影呢?”
王晶把這話牢牢鐫在了自己的電影里。
80 年代,香港電影記住了吳宇森的英雄本色,也記住了王晶在電影里塑造的金錢帝國。
那時候是香港電影最快的時代,劉德華一年可以拍 13 部港片,王晶也是出了名的,能在現場飛速寫劇本的“飛紙仔“。
“盡皆過火,盡是癲狂”,電影專家大衛·波德萊爾這句評價香港電影的話,放在王晶身上也很恰切。
靈感和貪念,總是相輔相成。
從王晶爆紅的開始,“爛片”的帽子就牢牢扣在他頭上。
1984 年,王晶拍攝的《青蛙王子》被罵得最慘,但他也就此坐上“邵氏最賣座導演”的位子。
當時粉絲給王晶寄信,說他的電影就是“屎尿屁”。王晶也不甘示弱,說他們是“一群下雨前的飛蟲,又吵又無知”。
那一年王晶 29 歲,從此以后,他成了“屎尿屁”導演。
常人說大俗即大雅,王晶不證明自己的雅,而是極盡屎尿屁之能事,把各種元素和段子塞進自己的電影里。
1989 年,王晶的《賭神》是香港電影票房的冠軍。而此后,他創作出了“賭神宇宙”系列。
在賭神之外,王晶拍出了追男仔和追女仔系列,重新定義了喜劇市場的都市愛情喜劇。
1987 年的那一部《精裝追女仔》,是香港電影最巔峰時期的作品,幾乎每隔一秒就是王晶標志性的段子,還有傻乎乎的張曼玉。
賣座之后,王晶又陸陸續續拍了各種續集。
“爛片之王”的地位被一再加固,而王晶最記得的永遠是那一句,電影人最大的罪過就是電影票房差,因為整個制作團隊都會給你陪葬。
3.
王晶拍美人,也是和好友王家衛拍成了反面。
1987 年,拍完《追女仔》次年后,王家衛的《旺角卡門》上映,張曼玉拍完以后說,我知道演戲是怎么回事兒了。
而不得不說,像張曼玉那樣自有天分的是少數,很多香港美人的走紅,真的要感謝王晶。
黎姿最美的瞬間,就在王晶的電影里。那年她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飾演周芷若,世人難忘那個揭面紗的瞬間,美得驚心動魄。
和黎姿同在一部《倚天屠龍記》里的是邱淑貞,她是王晶最偏愛的美人。
因為太喜歡邱淑貞,所以在這一版里,層次最豐富的人物是邱淑貞飾演的小昭。
當然邱淑貞最美的還是《賭神》里的小棠,紅裙紅唇,幾乎是王晶式審美的標準形象。
俗不俗,王晶不在乎,他要的是把事辦成。
之所以給邱淑貞打造了這些美艷的角色,是因為覺得她在玉女的道上,已經做到了頭,必須有點突破。
給舒淇也是。
王晶給舒淇量身打造了六部三級片,拍到第二部的時候他覺得不想再浪費舒淇的才氣,于是把她推薦給了《色情男女》的爾冬升,自此,舒淇一炮而紅。
張敏在王晶的鏡頭下,也有了最美回眸。
林熙蕾,翁虹的走紅,也少不了王晶。
只不過,任票房再怎么說話,俗辣的王晶永遠都是影評人拿來兜底的那個。
4.
一邊說著賠錢的電影導演無德,一邊又投資各種電影人的王晶,是個矛盾體。
嘴上說著絕不碰文藝片,但在 1992 年就拍了一部以單親媽媽照顧失智小孩為題材的《笨小孩》,把葉德嫻送上影后寶座。
王晶講,我只是想證明導演不分商業和文藝電影之間的屬性,我喜歡這個題材,我就可以去拍。只有爛片,沒有爛導演。
王晶后來沒有再拍過文藝片,但他成為了很多文藝片幕后的推手。
香港電影不景氣的時候,他投資《無間道》、《古惑仔》。
99 年代劉德華開公司虧錢的時候,王晶給他簽下 6 部電影。
香港老牌演員鄭則仕講,港影要死不活那幾年,是王晶的爛片,讓很多人有飯吃。
上世紀 90 年代,王晶還投過吳君如的《四面夏娃》、關錦鵬的《愈快樂愈墮落》。
因為擔心自己的惡俗印象影響口碑,甚至堅持不掛名。
而最著名的是他和許鞍華的往事。
1990 年,許鞍華拍了一部文藝片叫《客途秋恨》,內容和名字一樣不好懂。
王晶吐槽:誰會愛看胖胖的老女人的故事呢?
媒體大肆渲染,幾乎要變成香港影壇的割席。
結果許鞍華像極了王晶電影里的賭徒,18 年后還在賭。2008 年拍《天水圍的日與夜》,拉不到投資,只有王晶伸出援手。該片一舉斬獲金像獎 4 項大獎。
后來,他又投資了許鞍華的《天水溫的夜與霧》《得閑炒飯》,都是文藝片,也都是他嘴里的“賠錢貨”。
“我就是個跑 100 米的人,沒有必要突然去跑 10000 米,像許鞍華,王家衛,賈樟柯一樣。我做監制,在能幫到他們的時候拿錢就好了。”
王晶其實也拍過人們眼中的好片。
2017 年國慶檔,《追龍》上映,成為當年黑馬。王晶 1:1 比例復刻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九龍城寨,將“跛豪”與“雷洛”的傳奇再次搬上銀幕。
同樣熱血浪漫有血有肉的還有 2012 年的《大上海》,俗套的劇情在王晶的拼貼下顯得義薄云天,但票房卻慘遭滑鐵盧。
王晶一轉身還是回到了自己擅長的百米賽道。
票房大爆的《澳門風云》三部曲,每一部評分都沒及格,王晶被斥不停地炒冷飯,不停地撲街。
到底是不是爛片呢?王晶講,要爛的話,我也不能拍那么多部了。
5.
很難想象,看起來拍片風格水火不容的王家衛和王晶,還真的是穩穩的幸福。
王晶公開表示過,很喜歡王家衛的電影,也很喜歡文藝片。
兩個人的 cp 名叫王晶衛,別想多了,這個梗來自 1997 年王晶拍的電影《精裝難兄難弟》中的一幕。
電影里,王晶設置了一個叫王晶衛的主角作為王家衛的原型,在里面惡搞王家衛的各種電影,從《飛佬正傳》到《黃飛鴻之春光乍泄》。
王晶衛在電影里,因為拍片賠得血本無歸而屢屢受挫,最后穿著背帶褲的小學生王星對他說,因為你,我才決定來拍電影。
看王晶夸王家衛,他自陳太老,拍不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傷感是免不了的。
但再選一次,王晶還是會選擇成為兜底的王晶。
電影人要組隊打怪,既要有王家衛這樣的萬米長跑選手,也得有王晶這種百米選手。
王家衛跑一道的時間,王晶得跑一百次,總不能次次都是完滿收官的。
有人活成王家衛,有人活成王晶。業內講他們一個拿獎,一個賺錢,都很好。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好。
上一篇:幼兒園突然閉園?教育部門:正調查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