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一起醫療糾紛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家住成都的琴女士表示,她的母親在當地一家醫院就醫期間突然離世,而事發時急診護士在玩手機,未詢...
近日,一起醫療糾紛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家住成都的琴女士表示,她的母親在當地一家醫院就醫期間突然離世,而事發時急診護士在玩手機,未詢問患者病情。此事一出,立即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和思考。
據了解,這起悲劇發生在今年8月,小琴的母親因腹痛被送往醫院急診,醫生接診后,帶著對方檢查身體狀況,但在等待CT檢查結果的過程中,小琴的母親卻突發情況,猝死離世。
事后小琴在查看監控視頻時發現,當時有一位護士在旁玩手機,整整50分鐘的事件,她從未上前詢問母親的病情,所以她認為,是醫院延誤治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小琴希望醫院道歉并賠償她們60萬元。
但醫院方面回應表示,患者的死亡主要是由于其自身身體狀況所導致的,患者在送醫之后,家屬提供了部分病史情況,醫院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認,至于護士問題,由院方內部開會商討決定,而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30萬,如果家屬對此不滿,可以走司法途徑。
事情公布之后,瞬間在網上引發眾人熱議,小琴母親患有多種既往病史,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有可能的,部分網友認為,既然有醫護人員在現場,那就應該對病人負責,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工作人員的疏忽,應該承擔部分責任。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持不同意見,畢竟患者是因為自身原因猝死的,而且,當時正在檢查途中,大家都在等待結果,當時在旁的是一名護士,并非治療大夫,她對于病人的情況不了解,也沒有能力去問診,如此怎么能將責任推給她。
從法律角度看,如果護士的行為確實導致了患者病情惡化甚至死亡,那她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但目前并沒有相關證據表明如此。
只是從職業素養層面講,醫護人員應當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該護士疏于職責,所以承擔責任也是應該。
在復雜的醫療糾紛中,我們應尊重事實和證據,避免過度猜測和揣測。只有通過公正的調查和評估,才能明確各方責任。
我們必須認識到,醫患關系是當前社會的重要議題。一方面,患者期望得到及時、專業的治療;另一方面,醫療機構往往面臨資源緊張、工作壓力大的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醫護人員的行為舉止顯得尤為關鍵,直接關系到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度。
醫院應更加注重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對于糾紛的處理應保持公正、透明的態度。同時,我們可以理解家屬痛失親人的心情,但也希望家屬可以理性對待,通過合理途徑表達訴求。
此次悲劇事件也是給我們所有人提醒,醫療機構需要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素養培訓,提高他們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如果當時有醫生在旁,那是不是就可以免除此次悲劇。
同時,也希望患者及其家屬應更加理性地對待醫療糾紛,通過合法途徑維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