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云南昆明動物園猴山內2只貓疑似被猴群欺負的視頻在網上傳播并引發關注,猴貓共處引發網友爭議。1月27日,昆明動物園發布關于貓移出猴...
近日,云南昆明動物園猴山內2只貓疑似被猴群欺負的視頻在網上傳播并引發關注,“猴貓共處”引發網友爭議。1月27日,昆明動物園發布關于貓移出猴山的相關說明稱,決定立即采用誘捕的方式將貓移出猴山。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表示,將與園方合作把貓誘捕出來,并帶貓體檢,之后由該協會帶走安置。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向奇聞事件記者表示,貓與猴的習性不同,自然狀態下很少有交集,貓與猴共處會讓貓常處于緊張和壓力之中,將兩者關在一起不合適。同時,孫全輝表示昆明動物園的此次輿論風波,也提醒國內其他動物園要盡可能為動物提供最好的照料。
今年1月18日,昆明動物園發布了一份關于園內猴山猴群與貓共處的說明。該說明中指出,近期昆明動物園接到多起園方將小貓放進動物園解除鼠患,市民拍到動物園的猴子和小貓有類似交配行為,游客到動物園游玩觀感不好的相關投訴件。對此,昆明動物園表示,猴山猴群與貓共棲現象源起2013年5月,當時動物園猴山老鼠成群的新聞經過媒體報道后,不少熱心市民紛紛聯系動物園為猴山滅鼠支招。園方在窮盡物理滅鼠措施卻未能取得滿意效果的情況下,開始嘗試將收容的流浪貓放入猴山進行生物防治滅鼠,之后猴山上的老鼠數量明顯減少,猴群與貓一直和睦相處。
園方稱,這項工作的開展既使部分流浪貓得到妥善安置,又發揮其滅鼠的功能,使病源傳播得到有效遏制,貓與猴群已融洽相處多年,未發生互相傷害現象,據觀察,個別獼猴還有為貓理毛發、抓虱子的共處行為,有的貓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后,還在猴山上繁衍了后代,后代也從小和猴群能和諧共處。截至發稿前,猴山里的貓背毛光亮,健康狀況良好,網民反映的問題系動物之間的嬉戲互動行為,不存在虐待行為。請網友理性對待昆明動物園猴山猴群與貓共棲相處現象,同時也感謝社會各界對昆明動物園動物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昆明動物園誠摯邀請大家到園區游覽參觀。
1月26日,昆明動物園再次發布情況通報,稱猴山猴群與貓共棲現象源起于2013年,因猴山食物充足和存在適宜嚙齒類動物生存的洞穴而導致老鼠滋生,鼠患數量一度達到300-500只。經多次組織人工滅鼠后,均無法取得預期效果,在確保猴群安全的前提下,昆明動物園征詢了市民和專家的意見,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先后兩次分別放入2只猴和6只貓,經過一年時間,基本消除了鼠患,同時繁殖了4只小貓,數量達到12只。為了保障鼠患的持續治理和效果,在猴山留下2只,也就是現在網友關注的2只貓。10余年來,猴群與貓相處融洽,貓身體狀況良好。
奇聞事件記者注意到,在這份說明發出后,仍有不少網友存疑,并發布了貓與猴子共處的相關視頻及照片,昆明動物園貓與猴子共處的情況引發較高關注。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于1月25日下午,在其社交賬號發布視頻稱,近日有網友留言,讓協會救救昆明動物園的貓,協會立刻聯系了當地志愿者到園區查看了貓的情況,目前有兩只貓在猴園,協會方面也與園方負責人取得了聯系,協商如何解決這一問題。27日凌晨,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更新動態稱,經與園方充分溝通,園方同意一起合作把貓誘捕出來,并帶貓體檢,之后交由該協會帶走安置。
1月27日上午,昆明動物園發布貓移除猴山的相關說明,稱為最大限度確保貓安全,昆明動物園與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經共同商議,決定立即采用誘捕的方式將貓移出猴山。主要是在猴山內設置誘捕籠,籠內放置貓喜愛的食物,在貓采食時將其安全捕獲。捕獲后,對貓作全面體檢,體檢結果對外公布,并妥善安置。昆明動物園解釋稱采取誘捕方式的主要原因是猴山地形復雜、洞穴較多,采用強行網捕、麻醉等方式,極易引起貓較強應激反應,可能導致其傷亡。使用誘捕籠進行誘捕,更為安全穩妥,對貓不易造成損傷,但誘捕方式需要一定時間和機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接受奇聞事件記者采訪時表示,他關注到網友發布的昆明動物園內貓與猴共處的相關視頻,貓經常被猴子騷擾,既無力反抗,也無處躲避,它們的處境堪憂,需要被關注。孫全輝稱,在自然狀態下,貓和猴很少有交集,貓之所以與猴共處,是人的安排和決定,對貓來說是不得已而為之。“在習性上,貓雖然已被人類馴化,但它們卻保留了晝伏夜出的習慣,喜歡在夜間活動,白天睡覺和休息。而猴子則相反,它們白天活動、夜間休息,導致貓在需要休息時卻時常被猴子騷擾,因而常處于緊張和壓力之中。僅從這一點來說,將貓與猴關在一起就非常不合適。”孫全輝說,動物園將貓引入猴山之前,應該做出全面的評估,不應該只關注用貓控制鼠害的問題,也要評估這一做法對貓和其他動物可能產生什么影響,否則就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孫全輝稱,動物園給公眾提供了深入了解野生動物的機會,但是動物園在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轉變功能和定位。“早期的動物園側重收集和圈養一些珍奇的動物專供特權人士欣賞,但現代動物園更重視公眾教育和科普,很多先進的動物園甚至致力于成為科研中心和保護中心,用在飼養動物過程中積累的科學知識去保護和拯救野外的瀕危物種。最重要的一點是,動物園飼養了大量的動物,所以優秀的動物園會把動物的狀況放在他們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確保他們飼養動物的福利,并且從動物的圈舍的設計、飼養、日常管理以及跟游客的互動等角度保障動物的福利,減少游客對這些動物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孫全輝稱,保障動物福利是國內外動物園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把動物視為玩物,一味追求利潤、忽視動物自身需要的動物園,就更容易出現動物福利受到損害的問題。
對于此次昆明動物園因貓猴共處而陷入輿論風波,孫全輝認為,國內的動物園在保障動物福利方面的理念還有待提高,隨著公眾對動物保護了解的深入,他們的動物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這對動物園的管理方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動物園在動物福利保護方面的疏忽和欠缺,常常會被公眾關注甚至放大,造成動物園處于被動位置。這件事情也提醒國內的其他動物園,在涉及動物飼養管理方面,要吸取教訓,不斷提升和改進動物飼養水平,盡努力為動物提供最好的照料。
上一篇:俞敏洪回應董宇輝薪酬和管理權限 擁有充分的管理和決策權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