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2月13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2023-2024中國經濟年會上,住建部相關負責人對于支持房企化債、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等方面作出...
12月13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2023-2024中國經濟年會上,住建部相關負責人對于支持房企化債、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等方面作出了最新的表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表示:“針對部分房企出現債務違約風險,金融管理部門已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風險出清還需要一個過程,將繼續配合金融管理部門,抓好各項政策的落實,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支持暫時資金鏈緊張的房企解決短期現金流緊張問題,促進其恢復正常經營,堅決防止債務違約風險集中爆發。”
“將債務違約稱為‘爆雷’用語不當”
董建國在房企化債層面,作出了兩類區分。
其中,對于確實資不抵債的房企,按照法制化原則出清。對此,董建國表示:“對于違法違規導致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企業,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出清,這也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
而另一類房企雖然在資本市場上存在違約情況,但是公司正常經營仍然在繼續。對于這類企業,董建國表示:“房企一般是集團公司加項目公司的架構。集團公司和項目公司都是獨立法人,集團公司出現債務違約,并不意味著項目公司停止運轉,項目的開發運營還在繼續。比如某大型房企去年上半年發生了債務違約,但公司今年1-11月份,仍然實現了近800億元的銷售收入,并且完成了債務重組。”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把部分房企債務違約稱為‘爆雷’‘資金鏈斷裂’,其實用語是不準確的。”董建國進一步表示:“如果將債務違約等同為‘爆雷’或者是‘資金鏈斷裂’,會造成企業完全停擺的錯誤認識,導致社會對企業產生信任危機,進而沖擊市場銷售,加劇企業困難。各方面應該理性地看待房地產市場出現的問題,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對此,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認為:“對于債務違約企業將分類施策處置,支持暫時出現資金鏈壓力的房企解決短期現金流緊張問題。具體而言,房企發生債務違約原因不盡相同,對于違約企業處置將分類施策。一是對于違法違規導致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企業,會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出清,加快優勝劣汰。二是對于資產優質、專注主業、合規經營的房企,由于暫時資金鏈緊張發生的債務違約,監管部門將支持房企解決短期現金流緊張問題,促進其恢復正常經營。”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防止風險蔓延和擴散而導致系統性風險,其背景就是風險開始蔓延至穩健經營的企業,市場對于風險的預期愈加強烈,新房銷售受到拖累。因此,施救的是未出險(債務未違約)企業,或已經局部出險但企業整體不存在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問題。”
區分集團和項目,避免風險擴散
從住建部相關負責人的最新表態中可以解讀出,劉水表示:“除了對公開市場債務違約的房企分類判斷和處置之外,在涉及具體房企化債時,還需要區分集團風險與項目風險,理性看待企業債務風險。集團公司出現債務違約,并不意味著項目公司停止運轉,項目的開發運營還在繼續。”
“做好集團和項目之間、項目之間的法人真正獨立,是實現保交樓、風險最小化和贏得金融機構信任,降低新引入資金主體的風險擔憂,從而真正實現一視同仁、解決合理資金需求。”李宇嘉解讀稱:“這種思路是將集團和項目從法人的角度區分開,一方面是基于法人主體,依法處置風險的一般思路,以正視聽,消除市場的疑慮。即便集團債務違約了,但由于集團法人和項目法人之間獨立,項目層面還能正常運轉,其貨值還能產生收入,并不是整個集團出現了風險。”
但是,李宇嘉也進一步指出:“現實的問題是,開發商普遍存在‘多頭融資、超額融資’現象,比如A地塊給B項目抵押融資,而且很多要靠信托、私募等非正規渠道來借錢買地。買了地以后在開發階段還要申請開發貸,拖欠供應商貨款、讓施工單位墊款來建房。所以,很多項目都很難實現資產獨立、負債獨立,很難實現項目資金封閉運轉。所以,對于項目的運行,還需要對加強資金全口徑監管,對資金流向和主體進行雙監管。”
防范風險的進一步擴散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在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提出,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李宇嘉看來,2024年房地產工作的主題仍舊是防風險,“預計2024年房地產市場將推動實質性‘保交樓’,并將企業自救和外部救助相結合。”
上一篇:重慶一夜市多人打架 警方已介入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