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前,新冠病毒JN.1變異株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關注。當地時間12月8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于官網宣布,新冠病毒變異株JN.1已經成...
當前,新冠病毒JN.1變異株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關注。
當地時間12月8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于官網宣布,新冠病毒變異株JN.1已經成為目前美國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具體而言,截至今年12月8日,JN.1變異株在美國流行的新冠變異株中占比約15-29%,并且JN.1變異株的比例還將繼續增加。
需要說明的是,“15-29%”是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預測數據,該機構認為,目前大約21%的流行株是JN.1。不過,該機構也承認,早期的預測也存在不可靠的因素,因為它們僅僅依賴于檢查少數的序列。盡管如此,激增的數據占比還是在國內引發了關注。
若是再向前追溯,JN.1變異株于今年9月在美國首次被發現。并且,在截至10月底,它在新冠變異株的的比例還不到0.1%;此前,在新冠病毒的數據跟蹤過程中,JN.1變異株與BA.2.86變異株被分為一類。
與國內大眾更熟悉的XBB變異株相比,BA.2.86系列是另一個不同的進化分支和方向。也就是,JN.1變異株不是XBB的分支。
雖然,JN.1變異株當前在社交媒體引起廣泛討論,但據中國疾控預防中心的國內本土病例病毒變異監測數據顯示,國內當前的主流病毒依舊是EG.5變異株。簡單理解,EG.5變異株是XBB變異株的一種,它具體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XBB.1.9.2的一個亞分支,最早于今年2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亞被發現。
中國疾控預防中心數據顯示,今年10月1日-10月31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報送764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有效序列,均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涵蓋73個進化分支,主要流行株為XBB系列變異株,占比前三位的分別為XBB.1.9及其亞分支、XBB.1.22及其亞分支、XBB.1.16及其亞分支。
隨著新變異株的出現,公眾的擔憂普遍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疫情海嘯;二是,新變異株的致病性是否增加。
目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認為,沒有證據能證明JN.1變異株的出現會給公共衛生安全帶來超過其他變異株的風險;也沒有跡象能表明人體感染JN.1變異株后要承擔更嚴重的疾病風險,但不清楚JN.1變異株的感染是否會產生其他癥狀。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認為,與其他變異株相比,JN.1變異株的快速增長只引發一個問題——它的流行是否會導致感染增加。該機構表示,美國的新冠感染正在增加,他們做此推測是基于新冠病毒會在夏末和新年前后達到感染高峰的流行模式。
眼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無法判斷JN.1變異株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國新冠感染人數的增長,也不確定在12月剩下的時光中是否會爆發類似于往年的疾病感染情況。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表態將密切監測新冠病毒的傳播情況。
在病毒溯源方面,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介紹,JN.1變異株與BA.2.86變異株密切相關,后者自8月以來就被跟蹤觀察;盡管由于命名差異的存在,JN.1變異株與BA.2.86變異株聽起來非常不同,但其實它們的刺突蛋白只有一個變化。
12月1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洪洲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JN.1突變株是新冠病毒BA.2.86突變株的亞分支,其RBD區域具有一個額外的L455S突變。早期的研究表明BA.2.86與XBB系列突變株的免疫逃逸能力相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JN.1突變株的L455S突變進一步增強了其免疫逃避能力,對XBB.1.5突破感染誘導的體液免疫具有一定的逃逸能力。
盧洪洲也認為,盡管JN.1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加,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JN.1變異株的致病性增加。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官網提示,通常情況下,不同變異株的感染往往帶來的是相似的癥狀,而癥狀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更多地取決于一個人的免疫系統功能和整體健康狀況,而不是由哪種變異引起感染。
此外,盧洪洲提出,自去年12月份以來,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原在中國一直處于共流行狀態,目前國內居民普遍經歷了2次感染甚至3次感染。已有的研究數據表明,這樣的感染經歷能夠使感染個體產生較強且廣譜的針對奧密克戎不同亞突變株的中和抗體。基于此,他推測,JN.1變異株未來在國內的流行可能會短期內使新冠感染患者增加,從而加重醫院的醫療負擔,但是不會對國內正在經歷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潮造成太大影響。
上一篇:楊丞琳鄭州演唱會主辦方被約談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