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2月8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典型案例。通報指出,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福建省發現,督察進駐前夕,泉州南安市在生態...
12月8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典型案例。
通報指出,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福建省發現,督察進駐前夕,泉州南安市在生態修復區突擊種植樹木、鋪設草皮。現場檢查發現,修復工作敷衍潦草,部分草皮甚至已經枯死。
督察組表示,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名為礦山修復,實為礦產開采
泉州市石材行業開采時間長,遺留廢棄礦山數量眾多,約占全省三分之一,但近年來廢棄礦山修復工作進展滯后,并且違法違規開采問題突出。
督察發現,當地以礦山修復為名,行礦產開采之實。
惠安縣路通采石有限公司石仔山場和強力公司滿山紅采石場于2012年關閉。2020年9月,惠安縣批準兩個礦山的“生態恢復治理”項目,由兩家礦企共同成立的禾木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組織實施。
但該公司實際未按修復方案要求施工,現場不見修復、只見開采,礦區內遍地積塵,環境污染嚴重。治理項目實施以來,礦山不僅沒得到修復,礦區開采面積反而擴大近一倍,達到104.5畝,非法占用林地27.9畝。
督察還發現,該企業曾因生態破壞和非法排污行為被群眾舉報,但惠安縣相關部門敷衍應付,仍于2023年11月批準了項目延期申請,致使企業違法行為至今未得到有效制止。
假借土地平整 違規開采礦產
同時,當地還在假借土地平整,違法開采礦產資源。
督察發現,泉州市一些縣(市)以土地平整名義出讓涉及飾面用石材的地塊,默許企業無需取得采礦權即可開采。2018年以來,相關縣(市)出讓的涉及飾面用石材地塊共計33宗,飾面用石材儲量近400萬立方米。
南安市泉州東進機械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取得雞籠山部分土地使用權后進行土地平整,本應于2020年10月完成平整,但實際一直在進行礦山開采。截至2023年4月土地平整停止時,該公司已開采飾面用石材、砂石等礦產資源近100萬立方米,其中超供地紅線范圍4.29畝開采。
此后,南安市又將該地塊以公開出讓方式,交由福建祺宏建材有限公司繼續實施“土地平整”,非法開采行為延續至今。
2019年以來,該區域被群眾投訴非法采礦、環境污染等問題達53次,有關部門雖然多次責令改正,但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督察組現場檢查時,仍在非法開采,施工場地內管理混亂,污水橫流,塵土飛揚。
突擊種植樹木、鋪設草皮
督察組還指出,泉州保護修復停滯不前,整治工作監管不力。
2017年8月,南安市編制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將蔡仔山區域納入整治修復范圍,并將其劃分為兩個生態修復區和一個綜合整治區,其中綜合整治區整治后用于園區開發建設。
但督察發現,自2019年工程實施以來,納入修復工程方案的1409畝生態修復區,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2020年以來,綜合整治區因非法開采、揚塵污染等問題先后被群眾投訴舉報達30次,即使在被福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問題后,也未有效整改。
督察還發現,督察進駐前夕,南安市在生態修復區突擊種植樹木、鋪設草皮。現場檢查發現,修復工作敷衍潦草,部分草皮甚至已經枯死。
政知見注意到,這并不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首次點名通報福建“臨時綠化”。
2019年7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督察發現,漳浦蔡坑礦區、長橋礦區生態破壞嚴重,在督察組進駐后,當地政府緊急要求礦主復綠,企業將大量盆栽苗木簡單覆土,甚至直接擺放在場地,搞“盆栽式復綠”。
在督察組檢查當天,該砂場在既沒有拆除設備,也未對場地進行覆土的情況下,直接在砂石、混凝土地面上鋪設草皮,應付了事。現場檢查時,多數草皮已經枯死。
2021年,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云南昆明下沉督察時發現,一家高爾夫球場侵占滇池一級保護區,并且長期違規經營、拒不整改。
在督察組進駐后,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采取緊急措施,鏟除了部分侵占滇池一級保護區的球場,并在鏟除的球場上種植樹木。為顯示整改進度和成效,該管委會將樹枝插入淺層表土,冒充植樹虛假整改。
督察組在高爾夫球場現場檢查發現,大量樹苗堆在地上,有的區域種上樹后剛澆了水,還有的區域直接插上了枝條,且枝條樹葉已經枯萎。陪同督察的當地工作人員輕輕一拔,幾根完全沒有根莖的枝條就從地里拔了出來。
上一篇:中指研究院:房價上漲仍乏力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