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一位23歲的女大學生筱筱(化名)就因多日頭痛發生癲癇,被直接送進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接診的神經內科林彩秀發現,筱筱的癲癇...
近日一位23歲的女大學生筱筱(化名)就因多日頭痛發生癲癇,被直接送進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
接診的神經內科林彩秀發現,筱筱的癲癇非同小可——即發作停止后也非常躁動,還出現甚至錯亂,完全無法配合問診和檢查。據頭顱CT和磁共振結果顯示: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
市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殷聰國帶領團隊先給筱筱進行抗凝治療,但姑娘始終神志不清,仍躁動不安。第二天一早,筱筱的意識障礙加重,復查頭顱CT后發現,已出現腦內出血。殷聰國當機立斷,馬上為她進行介入取栓治療。
在萬全手術準備后,筱筱被推進手術室進行腦血管造影。
腦血管造影顯示筱筱的血栓比CT顯示要嚴重得多,顱內靜脈竇里有大量血栓,殷聰國一次又一次地抽吸,抽出了大量暗紅色新舊不同的血栓,一個小時后,她的靜脈竇終于完全顯影,血流明顯改善。取栓后,治療團隊對她繼續使用尿激酶進行動脈溶栓,終于穩住病情。
手術結束后,回到病房的筱筱神志轉清,經幾天治療后順利出院。
讓治療團隊感到欣慰的是,筱筱在復查后,幾乎沒發生后遺癥,“這么嚴重的靜脈閉塞和如此大負荷量的血栓,能恢復到這么好,也是不幸中的萬幸。”。殷聰國說。
自己平時身體健康,啥病也沒有,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從懸崖邊上走了一遭的筱筱百思不得其解。
經一番詢問,殷聰國找到了答案。
原來,筱筱因長青春痘,長期靠口服避孕藥來降低雄激素水平,正常人服用這類避孕藥并不會出現問題,但部分人因自身體質問題,吃藥后會導致身體出現高凝狀態,引起顱內靜脈竇血栓。
殷聰國介紹,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是一種少見的腦血管疾病,卻是導致年輕人中風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中妊娠婦女、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及低于45歲的人群較易中招,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顱內靜脈竇血栓患者中,有54%的患者正服用口服避孕藥。
其實,一切并非無跡可尋,筱筱的身體早就發出了警報:來醫院之前,她已連續頭痛5天,一直靠吃止痛藥維持。
筱筱之后又出現視物模糊和惡心嘔吐的情況,但覺得年輕力壯的她沒放在心上,沒想到直接發生癲癇,在到達搶救室前,已連續發作三次。
殷聰國介紹,顱內靜脈竇血栓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由于腦靜脈間吻合豐富,會發生輕重波動、復雜多變,常無特異性,易誤診或漏診。
頭痛是最常見的癥狀,約九成左右的病人可表現為頭痛,頭痛劇烈時,還可合并惡心、嘔吐及視力下降,約四到六成的患者會表現為局灶性腦損害,包括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視物不清等表現,還有四成的患者可表現為癲癇發作,表現突發意識不清、四肢抽搐。
“雖說顱內靜脈竇血栓在臨床上相對少見,發病也不如動脈血栓那么兇猛,若不及時治療,后果會十分嚴重。”殷聰國反復提醒,如果年輕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千萬不能疏忽,定要及時就診。
顱內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 約占所有腦卒中的0.5%~1.0%。與導致腦梗等嚴重后果的動脈血栓相比,腦內靜脈血栓發病率較低,占所有腦卒中的不足1%,加上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易被忽視或誤診。腦靜脈血栓雖不如腦動脈血栓發生得快和重,但也會致殘、致命,日常生活中應予以重視。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仙林鼓樓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耿同超說,腦靜脈血栓是指在感染、分娩、脫水等多種誘因作用下,在腦靜脈或靜脈竇內形成血栓,阻礙顱內血液的正常回流,使顱內壓升高,引起一系列癥狀。這類血栓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老年人和產褥期婦女更多見,且發病隱匿,但有時會以下列“警報”的形式出現。
1. 頭痛。是最常見的癥狀,80%以上患者都有。多表現為不明原因的頭痛,或原有的頭痛性質改變,疼痛持續不緩解,咳嗽、打噴嚏或彎腰、低頭時,頭痛加重。
2. 視物模糊。顱內靜脈血栓會使眼睛的靜脈血液回流不暢,淤積在眼球內,患者可能會感覺眼睛干澀、眼球凸脹,看不清物體,嚴重的還會導致眼底水腫、出血,視神經萎縮,甚至失明。
3. 頭昏。腦靜脈血栓患者常有頭暈腦脹、頭重腳輕、身體漂浮不穩的感覺,行走時仿佛控制不住自己。
4. 耳鳴。血栓影響到聽神經或聽覺中樞時,會出現耳鳴,像蟬鳴或刺耳的尖聲。剛開始出現在病變一側,隨著病情加重,雙側都可能有耳鳴。
5. 頸部不適。血栓導致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壓力升高時,血流勢必會另尋他路,使頸部靜脈等擴張,壓迫其他組織,造成脖子不舒服的現象。
6. 抽搐。如果靜脈被堵嚴重,壓迫刺激大腦皮層,會引起癲癇樣抽搐。靜脈壁薄弱且周圍支撐不強的部位還可能破裂,引發腦出血。
7. 嘔吐。多見于重癥患者,由于顱壓高,患者會出現噴射狀嘔吐。
患者若發現近期有上述癥狀,須重視且及時就醫。
上一篇:2.2億巨獎得主購買記錄無法查詢 我們目前還在討論中領導也在跟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