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白鹿視頻11月24日報道:23日,云南昆明。王女士稱在朋友圈曬圖露出點餐二維碼后被惡意下單了60多萬元的菜品。王女士介紹,同學過生日,大...
據白鹿視頻11月24日報道:23日,云南昆明。王女士稱在朋友圈曬圖露出點餐二維碼后被惡意下單了60多萬元的菜品。
王女士介紹,同學過生日,大家高高興興出去吃火鍋,發朋友圈的時候不小心露出了二維碼。被人下單到幾萬元時,經店員提醒,自己就把朋友圈的照片刪了。
據餐廳工作人員介紹,后臺如果關掉的話整個店都不能下單了,店家就給換了一個空桌號。但自己的點餐碼還在持續被下單,最后一共點了有60多萬元的菜。
惡意點單屢有發生,還有人點了300多萬菜單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各地出現了不少因二維碼無意分享遭遇惡意下單的事件。
比如,去年北京一位博主在飯店就餐時,因為桌號的特殊,博主就拍下分享到了社交平臺上,但卻沒注意到這張照片中將點餐的二維碼拍了進去。
正因為這張打卡照,竟被網友瘋狂遠程掃碼下單,點單金額直沖300多萬,直到餐廳發現趕緊將二維碼關閉。涉事餐廳工作人員表示,最后該博主結賬時只付了自己實際消費的部分。
還有陜西銅川一女子吃火鍋拍照曬朋友圈,也不慎將桌上的點餐碼露出,被惡意下單2萬多元。
此外,記者注意到,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上網友發文稱吃火鍋時遭惡意點單,但并非上述案例中將點單二維碼分享給他人的行為,而是在店內遭遇了惡意掃碼點餐。
類似問題如何避免和完善?
針對此類事件,造成損失應該如何追究責任?商家和顧客能怎么做?
四川一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師表示,網友或者路人“主動”掃碼為顧客點單違背了顧客的真實意思表示,該點單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對顧客而言合同無法成立,除非顧客事前委托或者事后追認。
林小明表示,根據《民法典》規定,受到欺詐的商家可以請求撤銷并追究行為人的過錯責任。如果造成損失,商家可以要求惡意或虛假為顧客點單的網友或路人承擔賠償責任。
“網友或路人能‘代為’點單,說明相關信息可能遭到了泄露,一方面我們個體需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另一方面若發現侵害個人信息的線索應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比如報警等方式,避免因個人信息泄露或被侵害而引起擴大的損失。”他表示。
同時,他建議商家應當設置合理的點菜程序,每桌的二維碼只能同時鎖定一到兩個手機號點餐使用,并需要顧客的確認,從而更好地維護顧客利益減少商家的麻煩。相關平臺也可以建立相應機制杜絕類似情況,避免遭受損失,比如,點單者需要先向商家或者向第三方平臺支付相應款項,對惡意或虛假點單的行為人進行信用減分等懲戒措施。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