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課間時間10分鐘,拖堂2分鐘,提前上課2分鐘,上廁所不跑都來不及。最近,一位老師在社交平臺上吐槽課間圈養(yǎng)現(xiàn)象,引發(fā)眾多家長共鳴。此前有...
“課間時間10分鐘,拖堂2分鐘,提前上課2分鐘,上廁所不跑都來不及。”最近,一位老師在社交平臺上吐槽“課間圈養(yǎng)”現(xiàn)象,引發(fā)眾多家長共鳴。此前有媒體報道,不少小學推行所謂“文明休息”,即課間10分鐘只準喝水、上廁所,不準在樓道停留,不許到操場玩耍。
課間10分鐘變得“靜悄悄”,何以引發(fā)擔憂?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也符合成長的規(guī)律。課間10分鐘,既是學習節(jié)奏的控制器,又是健康成長的加油站,理應得到充分保障。但現(xiàn)實中,擠占學生的課間時間,限制學生的活動自由,變得愈發(fā)凸顯。“雙減”之下卻連課間休息也被剝奪,由此折射出的教育理念以及帶來的不利影響,值得反思。
課間10分鐘被虛置,主因是學校顧慮課間活動中的“安全問題”,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選擇一刀切。學校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和方式,也是教育理念的投射。為追求“絕對安全”而犧牲學生正當權益,忽視課間10分鐘對學生的潛在影響,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既顯得管理粗糙,也違背了教育本質。
校園安全是頭等大事,但不能把孩子視為碰不得的“瓷娃娃”。壓縮課間時間,顯然不是消除安全隱患的唯一解。學校可以采取其他更合理、更有效的措施來確保安全。如加強安全教育、加強校園巡查、安裝監(jiān)控設備等等,都可以提高校園的安全性,減少安全風險。此外,“課間圈養(yǎng)”客觀上也存在責任分配問題,不能讓學校成為無限責任的承擔者。害怕出現(xiàn)安全問題,就要學會直面問題、解決問題,而不能只顧一頭而不顧另一頭。在校園管理和學生權益中尋求平衡點,讓學生擁有一個廣闊的成長空間,這是學校和社會一道共同的必答題。
上一篇:女子酒駕被查現(xiàn)場“發(fā)功”:我是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