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月27日,瘋狂小楊哥徒弟帶貨被指低俗一事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的同時,小楊哥被指開黃車擦邊比徒弟更甚:NZ噶小J把衛生巾掏出來、馬桶...
10月27日,“瘋狂小楊哥”徒弟帶貨被指低俗一事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的同時,小楊哥被指開黃車擦邊比徒弟更甚:“NZ”“噶小J”“把衛生巾掏出來”、馬桶刷刷牙等低俗言論、行為引人強烈不適。
這一波討論,源于“瘋狂小楊哥”的徒弟“紅綠燈的黃”直播帶貨某品牌的化妝品,身為女主播,在鏡頭前披頭散發,表情猙獰,歪嘴斜眼,近乎瘋狂的亂跑亂叫,還叉開腿蹲在桌上,姿勢非常不雅,引發了很多網友的不滿,認為這種帶貨方式不尊重女性、過于低俗。而之后,就有網友扒出,“瘋狂小楊哥”團隊及其徒弟帶貨,基本都是這樣的風格,市場都會出現低俗的言論和行為。
今年以來,帶貨主播“瘋狂小楊哥”頻頻登上熱搜,一會兒斥資過億買下一棟大樓,一會兒帶貨翻車被指虛假宣傳,一會兒自稱每月發工資超5000萬,一會兒跟打假人隔空硬剛,給人的印象就是動靜非常大、爭議非常大,流量非常大,利潤非常大。而他和他的團隊,包括他的徒弟們,一直以來的直播風格,基本都是歇斯底里,張牙舞爪,通過夸張扮丑的出格表現,營造一種瘋狂的娛樂氣氛。
很多不太適應這種風格的網友,往往會被其嚇到,覺得無聊且吵鬧。而在小楊哥帶貨被指低俗的相關話題中,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很疑惑:究竟是誰在看這樣的直播,究竟是誰在為這樣低質量的內容埋單?
應該說,小楊哥的受眾基礎是一步步積累起來的,他一開始做自媒體時走的就是整蠱搞笑的路線,后來帶著他整個家庭一起,圍繞坑兄弟,秀恩愛等日常內容展開拍攝,給每個家庭成員都定了鮮明的人設,以搞笑整蠱,反轉劇情為形式套路,著意展現日常的親情和家庭氛圍形成了賬號矩陣,運營做得風生水起,積累了大量原始粉絲。2019年4月,小楊哥開始直播帶貨,之后成立了自己的電商公司,在直播間一邊帶貨一邊瘋狂搞笑,具有喜劇效果的“反向帶貨”極具辨識度和記憶點,這也導致他的粉絲粘性很高,愿意花錢,也讓他的變現能力越來越強,賺得越來越多。
也正因為他在商業上的成功,讓很多人開始研究他的成功模式,并將他奉為創業榜樣,哪怕是多次因“翻車”上熱搜,風格也越來越“下三路”,但只要熱度還在,似乎就能被視為“存在即合理”。哪怕他已經被曝出,多次發表非常出格的葷段子和低俗話題,也有人為他開脫,認為直播本身就是不是什么高雅藝術,“小楊哥”這一派的風格一向如此,不喜歡看就別看,反正有的是人看。言下之意就是,誰紅誰有理,這不就是典型的“流量至上”的歪理嗎?不會到現在還有人覺得,只要為了薅流量,為了賺錢,就什么話都可以說,什么事都可以做吧?
一種行為和表演,究竟是低俗惡心還是幽默風趣,大家都是看得出來的,別把觀眾當傻子。帶貨直播不是說不能搞笑,不能演喜劇,但既然涉及公開傳播,還涉及商品交易,就必須要注重社會責任,嚴守道德底線。如果一味迎合互聯網的審丑癖好,不在創意和表演上下功夫,偷懶耍滑,粗俗胡鬧,不但會失去粉絲的信任和認可,也會污染社會風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規定,民事活動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是做人做事的底線。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尤其如此。如果覺得有過億的粉絲,有驚人的流量,就可以拿“個人風格”做擋箭牌,口不擇言,嘩眾取寵,那屬實是有點不懂法,也不講理了。
今年7月,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要求加強“自媒體”管理,詳細發布了13條管理要求,其中就規定,對打造低俗人設、違背公序良俗網紅形象的“自媒體”,網站平臺應當取消或不得賦予其營利權限。而《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也明確規定,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遵循社會公序良俗。直播營銷平臺應當加強網絡直播營銷信息內容管理,開展信息發布審核和實時巡查,發現違法和不良信息,應當立即采取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規定是有了,能不能落實,能不能到位,能不能遏制亂象、加強規范,能不能從頭部主播入手,凈化直播環境,就看平臺和監管部門怎么做了。
上一篇:重慶一女童被野猴抓走?假的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