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挺佩服張朝陽的,不僅僅是因為公司開的很好,基本上算是我們那一代仰望的角色,而且在于他對很多投資點獨到的眼光。但是不喜歡張朝陽的地方
挺佩服張朝陽的,不僅僅是因為公司開的很好,基本上算是我們那一代仰望的角色,而且在于他對很多投資點獨到的眼光。但是不喜歡張朝陽的地方在于張朝陽總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互聯網上發表一些雷人之語,甚至可能影響到很多人的傾向,而且這些想法大多是自我的感覺。而不是普遍意義的,更多的是在自己層次和經濟水平下面的個人特例。
看似有理,但是卻顯示了個人的無知。譬如那個毫無科學依據的,讓人一天睡4個小時的理論,張總卻忘記了他數次被拍到在公開的會議上睡大覺。
這一次張朝陽活動上又出了新的言論。稱考上大學非難事,名牌和一般大學對一生影響不大!
第一句,考上大學非難事。
這句話顯然很有意思,什么是難,什么是不難,雖然現在高校擴招,某些省可能300多分就能考上大專,有的省要400多分才能上大專。對于那些什么物理化學只能考10幾20分的學生是真上不了大學。
但是如果有錢,不用多了,有張朝陽千分之一的資產,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個社區大學,或者申請搞定某小國的綠卡,再回國內上高校,是真容易。
這是分情況的,實在不行,有錢,給某民辦高校捐個樓,估計孩子怎么也進去上大學了。
第二句,名牌和一般大學對一生影響不大!
我非常反感的就是這句話,恰恰相反,名牌大學和一般大學對孩子一生的影響特別大。只有凡爾賽的人才能說出這句話來。
有個朋友辭職事業編之后,在某公司做了n年人事,做過很多次的校招,他深刻的體會到:
1、清北上交大的學生,參加企業宣講會的本校生寥寥無幾,更多是外校跑過來的;
2、985/211就業機會和普通高校的就業機會差距極其嚴重,985/211的學生可能一個人手頭上幾份offer,薪資還不低,但是普通院校的學生為了一份offer大家爭得頭破血流,薪資還一般;
3、起點不一樣,上面提到了,985/211和普通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企業給的定位和薪資就完全不一樣;
4、別說什么努力可以改變一切,絕大部分的普通人還是處于平凡人,那些學校差距不大靠個人努力抹平差距的比例太小;
5、能考上好大學就往認認真真的考吧,真的,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6、高考是相對絕對公平的機會,不好好把握,后面想要絕對公平的機會就沒了,或許有些人拿考公來掩蓋這些差距,但是在企業,這些沒辦法通過一個考試就掩蓋掉以前的差距。
說句最簡單的問題,想要進張總的大廠,是會招清華的計算機專業,還是黑龍江、海南島上某城市學院的計算機專業的考生。這話有點搞笑,但是確實是真實的情況。
筆者觀點:
我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相信看到的很多現實還是有自己的理解。其實靠努力和規劃,普通學生追平985/211里面的平庸者還是很輕松的。但是985/211優秀的學生真的是人生巔峰,人中龍鳳,普通人就不要去和他們比了。不是一個階層的,他們已經完成人生階層跨越。
想要進國企,沒有點關系的話,基本都是985.211的,或者碩士學歷才能有編制,普通大學畢業基本都是勞務派遣。
人的境遇不一樣,王健林可以對大家說:賺幾個小目標不是什么難事兒。馬云可以對大家說:賺幾百的小目標不是什么難事兒。考大學真的不難么?考名牌大學與普通大學沒什么區別么?或許農民工跟領導一樣都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但是他們的生活真的一樣么?問問河南、山東、河北的學子,考大學難不難?才是正兒八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