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月30日上午,馬斯克發文稱,第一位人類患者已接受其初創公司Neuralink Corp.的腦機接口芯片植入。他在X平臺上表示,患者恢復良好且初步檢...
1月30日上午,馬斯克發文稱,第一位人類患者已接受其初創公司Neuralink Corp.的腦機接口芯片植入。
他在X平臺上表示,“患者恢復良好”且初步檢測結果令人鼓舞。
此外,馬斯克在另一篇推文中表示,Neuralink的第一個產品將被命名為“Telepathy(心靈感應)”。
馬斯克表示,心靈感應產品將允許人們通過意念控制他們的手機或電腦,再通過這些設備控制幾乎其他所有的設備。
他在X上寫道:
“最初的用戶將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
“想象一下史蒂芬·霍金的溝通速度比打字員或拍賣師更快——這就是目標。”
或將是一個“重大進步”
華爾街見聞此前有所介紹,Neuralink是馬斯克和其他8名聯合創辦者于2016年成立的一個神經科技和腦機接口公司,這次試驗所屬的PRIME項目旨在通過研發腦機接口技術,幫助癱瘓的人重新行走。
去年5月,Neuralink稱其首次人體臨床試驗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準;去年9月,Neuralink宣布將在今年進行首次腦機接口人體試驗。
據悉,此次試驗為期六年,招募因漸凍癥(垂直脊髓損傷或皮膚萎縮性脊柱側索硬化癥)而導致四肢癱瘓、且傷后至少一年未見好轉的患者,患者年齡在22歲以上。
據悉,PRIME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即此次參與人體試驗的系統——有三個部分:一是N1植入物,即腦機設備;二是R1機器人,可以真正執行設備植入手術;三是N1用戶應用程序,該軟件能夠鏈接到N1并將大腦信號轉換為計算機動作。
根據Neuralink的說法,PRIME研究將使用機器人通過手術將腦機接口 (BCI) 芯片通過“超細且靈活的線”植入大腦控制移動意圖的區域,植入物N1“記錄大腦信號并將其無線傳輸到解碼運動意圖的應用程序”,從而使人們能夠通過意識控制計算機光標或鍵盤。
據介紹,N1植入物包含所有必要的組件:包括電池、處理芯片、藍牙無線電以及大約一千個電極觸點。這一千多個電極觸點分布在64根絲線上,每根線粗細為5微米,約為人類頭發直徑的1/14;每個電極將分別記錄大腦中零到四個神經元的活動。
也就是說,N1最高能夠同時觀察四千個神經元的活動狀態,這是目前該領域所能觀察到的最高神經元數量。
不過,根據官網介紹,N1植入物規格很小,是“完全可植入,在外觀上看不見,可以讓你隨時隨地控制電腦或移動設備”。
但有媒體指出,對大腦來說,N1的規格相當大,其圓柱形形狀直徑為23毫米,長8毫米,大約相當于一疊5枚25美分硬幣的大小。
BrainGate的首席研究員Bolu Ajiboye表示,如果Neuralink的設備被證明能夠長期安全地傳輸數據,那將是一個“重大進步”。
曾有安全性爭議
此前,因為安全性存在擔憂,Neuralink的人體試驗申請一再被拒,在監管審查的環節耗費了6年。
其中一些問題涉及腦機接口設備的鋰電池和線纜植入大腦的成功概率,以及如何在不損害腦組織的情況下安全提取設備。
有專家向媒體表示,人類大腦植入物還有一個主要風險來自感染:
“這個裝置位于大腦表面,但它仍然可能引起一些炎癥和免疫反應。”
此外,Neuralink還因其在早前的動物試驗中涉嫌虐待動物而面臨爭議,但Neuralink后續的高度活躍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關注,招募試驗志愿者時一度出現千人排隊等待實驗的盛況。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上一篇:浙江父親想用AI復活兒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