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跨境匯款不合規正在引起監管重點關注。過去一年,從新加坡匯款到中國的銀行賬戶被凍結的報案攀升,引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下稱新加坡金管局)...
跨境匯款不合規正在引起監管重點關注。過去一年,從新加坡匯款到中國的銀行賬戶被凍結的報案攀升,引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下稱“新加坡金管局”)的注意。
近日,新加坡警方稱,從去年到今年12月15日,警方共接到超過670起匯款到中國后銀行賬戶被凍結的報案,涉及金額約1300萬新元(約合近7000萬元人民幣)。
新加坡金管局12月18日發布聲明稱,從2024年1月1日起,本地持牌跨境匯款公司暫停使用非銀行和非卡渠道向中國境內個人匯款,只可以通過銀行、銀行卡網絡運營商或持牌金融機構合作,為客戶匯款到中國,不得通過海外第三方代理匯款。這項規定為期3個月,至2024年3月31日。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再次提醒在新中國公民,高度警惕通過非銀行渠道匯款導致錢款被凍結風險,切勿通過匯款公司向國內匯款,務必選擇正規銀行匯款。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賬戶為何會被凍結。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此舉似乎指向地下錢莊。香港金管局此舉是為了降低匯款至中國的風險。新措施實行后,匯款至中國可能需要支付更多費用,但為了保護客戶和降低銀行賬戶被凍結風險,有必要暫停這類服務。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從境外銀行匯入外匯超過5萬美元,有嚴格的項目歸屬性質,例如捐贈、贍家款、遺產繼承收入、境外投資收益等,需要嚴格的證明材料。而近年來,中國對于反洗錢監管的力度不斷加強。
監管升級
新加坡當地媒體此前報道,許多在本地工作的中國公民通過匯款公司把錢匯回國,中國執法機構指匯款過程涉及犯罪行為,導致匯款人或收款人在中國的銀行戶頭被凍結。
據報道,12月18日,新加坡警方在警察總部召開會議,邀請三家匯款公司(山立、長誠、漢生)的代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代表,以及39名受匯款事件影響的公眾出席。警方在會上建議,匯款人應通過銀行或銀聯卡等方式匯款,避免在中國的銀行賬戶被凍結。
據報道,有被凍卡人表示,今年5月通過山立中國匯款公司,把8500新元(約45000元人民幣)匯給在中國的妻子,9月收到中國公安來函,指轉入妻子在中國農業銀行賬戶的約3萬元人民幣涉及網絡賭博案,因此被凍結。中國公安要求出具能證明款項合法的文件。他向匯款公司求助,卻沒有任何進展。
通常跨境匯款可以通過銀行轉賬、銀行卡、電子錢包、匯款公司或者第三方匯款平臺。銀行轉賬是國際匯款廣泛使用的方式之一,大多數銀行不收取服務費。但是資金到賬慢,匯率沒有優勢,銀行往往會收取較高的“點差”;而匯款公司能提供快速轉賬、較優的匯率及更低的費用,但存在一定風險。如果牽涉地下錢莊,一旦被查,賬戶存在被凍結風險。客戶在新加坡以新幣打款至第三方機構的新加坡賬戶,其對應的中方代理將人民幣存入客戶在中國的銀行賬戶。一般匯款公司會通過銀行或指定代理等渠道提供跨境匯款服務,這些代理可能又會委托收款人所在國的第三方服務商進行打款。若第三方服務商沒有遵守當地法律,當地執法機構可能會凍結第三方服務商和收款人賬戶。
亦有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有客戶通過匯款公司將資金匯出,亦有人從新加坡遷回內地,將資金通過匯款公司轉回中國,匯款公司可以實現較大數額的資金轉回,而且匯率優惠。這幾年這類公司陸續被查辦。”
不排除延長暫停服務
早前,義烏外貿行業“凍卡風波”也曾引發監管關注。近兩年來,監管及執法部門加大了對跨境匯款的監管及治理力度。
有新加坡工作的中國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前也曾通過第三方公司匯款,主要是為了匯率更優惠,今后還是會選擇銀聯卡等安全渠道進行匯款。
亦有新加坡人士認為,明年3月31日到期后,不排除新加坡金管局此舉有延期的可能。
北京京師新加坡辦公室負責人邵俊分析稱,對于從境外銀行匯入外匯款可能超過5萬美元的,例如捐贈、贍家款、遺產繼承收入、境外投資收益等,都有嚴格項目歸屬性質,需要在匯款時提供詳細的證明材料。近年來,中國對于反洗錢監管的力度不斷增強。買賣外匯應當遵守法律規定,否則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就實踐而言,私人換匯因交易便捷、匯率較高而成為許多人的選擇,但此類行為有被認定為“變相買賣外匯”的風險。
上一篇:日本離奇死魚多到漁船寸步難行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