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個春天,似乎全國各地的網友都捧起了竹筒。竹筒里裝的不是飯,而是冒著奶油尖尖的特色奶茶,筒身上還有蘇州南京成都等字樣。不少景區手捧
這個春天,似乎全國各地的網友都捧起了“竹筒”。竹筒里裝的不是飯,而是冒著奶油尖尖的特色奶茶,筒身上還有“蘇州”“南京”“成都”等字樣。
不少景區手捧竹筒奶茶的打卡照在各大社交網絡平臺刷屏,在某短視頻平臺搜索“竹筒奶茶”關鍵詞,有3.6億次的播放量。
竹筒奶茶火出圈之后,類似的茶飲店開始出現在全國各大城市的熱門景區,品類也從竹筒奶茶延伸為竹筒冰淇淋、竹筒椰奶凍、竹筒咖啡等,似乎一切飲品皆可“竹筒”。
有網友問,一杯“竹筒奶茶”的定價能夠達到30元上下,而在同一家店,不用竹筒包裝的茶飲定價只有一半甚至更低,竹筒奶茶是怎么火起來的?
對此,商家解釋,“竹筒奶茶”之所以會火,是因為它具備了“網紅”產品的特點——有社交屬性,適合拍照分享;門檻低,可以迅速復制推廣。
但它的缺陷也很明顯——有衛生隱患。有記者在電商平臺上聯系了多家賣竹筒杯的店鋪,問及衛生情況,銷售人員表示“與我無關”。
一位賣家說,多名賣家都說,竹筒杯是客戶下單后現砍現制,可以定制杯身高低、筒徑大小,但賣家不提供也沒有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證明材料;還有客服表示:“不能提前洗,因為洗了以后容易發霉,建議使用前洗一下。”
眼下,很多消費者已經對竹筒包裝審美疲勞,加上又爆出了食品安全事件,“竹筒奶茶”掀起的熱潮很可能即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