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瘋狂小楊哥在直播時勸大家別發大財,引發關注。小楊哥表示,別發大財,發那么大財干什么,我和你說發小財是最快活的,不要發大財!你...
近日,“瘋狂小楊哥”在直播時勸大家別發大財,引發關注。小楊哥表示,“別發大財,發那么大財干什么,我和你說發小財是最快活的,不要發大財!你發大財了,你要想想這個財怎樣才能長久,發小財差不多夠自己用,知足常樂。”
小楊哥這番話引發關注,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解,小楊哥走上直播帶貨之路,不就是為了能從中賺到錢嗎,事業有成之后,又感慨不想發大財,表示“經常會想到以前沒錢的時候”,這到底是矯情,還是另一種凡爾賽。
馬云也曾表示自己對錢沒有興趣,這未必是有錢人的惺惺作態,實際上,這與對待金錢的態度有關,擁有財富之后,認識到財富所帶來的社會責任。小楊哥說,發大財要想怎么做才能長久,背后那么多人,不做都不行。“真的是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嗎?現在要是去買個輪船的話又有輿論了,我能買嗎?我不能買!我去買個私人飛機,能買嗎不能買吧!”
這里面有兩個意思,一是有錢之后,自己不能隨意消費,二是在賺錢的路上停不下來。這也不難理解,有錢之后同時也有了一定的光環與身份,小楊哥成了網紅,作為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會被社會檢視,也事關社會觀瞻,這會帶來一定的約束力。
小楊哥稱,自己啥也不能干,以前很喜歡去酒吧蹦迪,現在都不能去了,一去就會被別人說。這種困擾與金錢無關。富人有沒有消費的自由,這個當然是沒有疑問的,只要是合法的交易,都是無可厚非的,想怎么花錢都是個人自由,買輪船、買飛機之類并沒有限制。小楊哥感到并不能像以前那樣去酒吧,也不能想買飛機就買,這與他作為公眾人物會被關注有關,并非“有錢人的煩惱”。
常言道,大有大難,小有小難。小楊哥說,背后那么多人,不做都不行。這就是“大有大難”,也是責任感使然。因為他現在并非“個體戶”,有了自己的公司,就要對公司的發展負責,還涉及電商各環節的事務要處理,當然沒有想休息就休息的自由。
小楊哥表示自己壓力太大不想當網紅,“經常會想到以前沒錢的時候,對比現在的日子,現在壓力太大了,去幼兒園開個家長會都能上熱搜。”這也是身份光環的副產品,并非錢多了就讓人感到負累。
在合法的軌道上追求財富,能發財就發財,這當然可以是理想,值得去實現。錢多了讓人感到煩惱,這表明錢不是萬能的,并非有錢就注定有快樂,同時也要回答一個逃不脫的命題,就是要正確看待財富、合理使用財富。
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有句名言:“其實大部分人都不適合發財,錢的反噬力非常大,一旦他的財富達到一定高度,就會無視底線、人格、道德。”這說的是金錢會讓人在欲望的道路上狂奔,有可能因此誤入了歧途。諸如,一有錢就窮奢極欲,甚至在有恃無恐中道德敗壞,目無法紀,給社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洛克菲勒小的時候家里是很窮的,一生都在與財富的博弈中尋找平衡。他曾說:“我不喜歡錢,我喜歡的是賺錢,要讓金錢當我的奴隸,而不能讓我當金錢的奴隸。”這句話廣為流傳,與稻盛和夫說的是一個道理:人不能被金錢所左右,不能在物欲中迷失,創造財富是為了讓財富發揮社會價值。
“瘋狂小楊哥”勸大家別發大財,并非就是發財不好,也不是真的就后悔發財,這是對財富心存敬畏的表現,認識到財富帶來的社會責任。如何駕馭財富,確實是道考題,要做好答卷并不容易。如果能正確對待財富,不為財富所累,就能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