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張小泉拍蒜斷刀的蝴蝶效應仍然持續。近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杭州張小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杭州市臨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罰...
張小泉“拍蒜斷刀”的蝴蝶效應仍然持續。
近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杭州張小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杭州市臨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罰款25萬元,原因是為降低“拍蒜斷刀”輿情影響,組織員工刷好評。
天眼查顯示,杭州張小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為張小泉股份公司子公司。
2022年的張小泉“拍蒜斷刀”事件,不僅上榜中消協“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還引發張小泉業績波動、高管變動,最近更是被商務部等五部門責令整改。
組織員工刷好評被罰25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杭州張小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事人”)受2022年7月張小泉菜刀拍蒜斷裂輿情影響,以及疫情期間商品負面評價,要求運營部提高部分商品的好評率,組織內部人員建立微信群,以拍A發B或者拍A發A,成交價0元或者1元,拍圖好評的方式,提高商品的好評率,將差評拉下去。
2022年11月28日,當事人創建“內部福利群”,內有員工88人,自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5日限量發布商品鏈接21批次,其中天貓張小泉官方旗艦店19批次,京東張小泉官方旗艦店2批次。
員工拍得后,須上傳4張以上美圖曬圖+20字以上好評,不能直曬包裝盒。至于圖片,可以自己拍或者直播間、平臺盜圖等方式。上傳符合要求的美圖、評價后,再申請客服給予退款,實付0元或者1元。
經統計,自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5日,當事人在天貓官方旗艦店共刷單19批次,合計訂單316個,訂單金額72836.8元,退款72434.2元,實收402.6元;在京東張小泉官方旗艦店共刷單2批次,合計訂單29個,訂單金額5321元,退款5292元,實收29元。刷單交易的支付次數占期間成交比為0.08%,銷售額占比為0.19%。
2023年5月26日,當事人解散了“內部福利群”。
市場監管部門認為, 當事人通過刷單虛假交易,提升店鋪競爭優勢,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構成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行為。杭州市臨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處罰款250000元。
針對刷單一事,張小泉方面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收到上述處罰通知后,公司已在規定時間內繳納罰款,并第一時間對電商子公司展開了調查,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并在內部進行了通報及合規宣導,也積極制定和落實了改進措施,進一步規范內控流程與紀律,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拍蒜斷刀”引發輿情
據了解,張小泉品牌始創于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由安徽鐵匠張小泉創立,至今已有近400年歷史,是國家商務部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企業。
如今,張小泉已成為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現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業,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2021年9月6日,張小泉在創業板上市,被譽為“剪刀第一股”。
2022年7月,廣州一女子用剛買不久的張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居然斷了。事后,該女子詢問張小泉菜刀售后客服,得到的答復是“菜刀不能拍蒜”。
張小泉當時回應中國新聞周刊稱,涉事的產品屬于中端產品,特色是鋒利度較高,適合片菜和精細加工食材。“公司只是倡導專刀專用,常規的刀具可以拍蒜。”
不過這并不能阻止“斷刀門”事件愈演愈烈,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在個人的社交媒體賬號發文致歉,并向消費者發布“斷刀召集令”,5年內發生斷刀事故的刀具,無論品牌,張小泉都會按照類似款型和價值進行新刀補發。
就在張小泉焦頭爛額之際,全網的刀具企業掀起一股拍蒜熱潮,比如和張小泉齊名的王麻子,在直播間連續用菜刀拍蒜,陽江十八子則在直播間里刀拍鵝卵石,而利磨坊菜刀則用自家砍骨刀砍大樹。
2023年1月30日,中消協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共同公布“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中消協指出,張小泉作為以傳統刀具聞名的老字號,其客服的回應,讓消費者的樸素情感無法理解。該事件暴露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強推性價比畸低的產品,再通過所謂“消費者教育”完成收割閉環,讓消費者花了冤枉錢,又有苦說不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張小泉發布公告稱,張國標辭任董事長、董事等所有職務,且在離任后不再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與此同時,公司董事、副總兼董秘汪永建也決定辭職。
從公告披露的信息來看,二人的任期原本應持續到2024年5月,如今卻同時提前17個月離開。
對于離任原因,張小泉也沒有披露更多的信息,僅表示“工作調整”而已。
再被責令整改
“斷刀門”事件發生后,張小泉不僅口碑遭遇逆轉,業績也出現波動。
2022年,張小泉實現營收8.27億元,同比增長8.75%。要知道,在2018-2021年間,張小泉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0.15%、18.03%、18.23%、32.81%。
營收增速越來越慢的張小泉,盈利能力也出現了下滑,當年實現凈利潤4149萬元,同比大降47.30%,接近“腰斬”。
事實上,張小泉的銷量在去年是有明顯增長的。財報顯示,去年公司生活五金制品的銷售量由2021年的5566.6萬把上升至8109.88萬把,足足增加了45.69%。
銷量大增之下,凈利潤卻為何大幅下滑?對此,張小泉在財報中解釋,由于宏觀經濟形勢下行態勢下,部分區域出現消費降級現象,公司銷售受其影響,中低端產品銷售占比提升;再疊加去年單價較低的紗剪銷售量同比增加519萬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拉低了平均銷售的單價,造成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增長低于銷售量的增長。
進入2023年,頹勢依舊在延續。張小泉10月26日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5.66億元,同比下降13.78%;凈利潤927.18萬元,同比下降77.41%。
在業內人士看來,刀剪產品屬于耐用消費品,更換周期長,注定了復購率不高。
張小泉也注意到了這一點,近年來不斷豐富自己的產品矩陣布局,在以刀剪具產品為主線的基礎上,成立了廚房五金事業群和家居五金事業群。
不過刀剪產品依舊是絕對的營收主力。今年上半年,刀剪具類目為張小泉貢獻2.41億元的營收,占到公司總體營收的64.44%;廚房五金類目則拿下0.90億元的營收,占比24.06%;家居五金類目則拿下0.39億元,占比10.43%。
近日,張小泉還被責令整改。11月8日,商務部等五部門公布中華老字號復核結果,其中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張小泉”品牌位列“附條件通過”一欄。
根據《中華老字號示范創建管理辦法》規定,各地商務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附條件通過”的中華老字號企業逐一提出整改要求,指導企業制定整改方案、細化具體措施、明確完成時限(不得超過6個月),及時跟進督促相關工作進展。
不僅如此,在企業整改完成后,各地要實地查驗、認真核實整改結果,對整改到位的出具“通過”建議,對整改后仍不符合中華老字號有關要求的出具“不通過”建議,并于2024年4月1日前向商務部報送。
就整改原因及整改措施,中國新聞周刊向張小泉求證,對方并未正面回應。
上一篇:全球首架“空中皮卡”首次在華亮相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