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肺炎支原體檢測盒在電商平臺上熱銷。有人擔心去醫院可能會交叉感染,所以囤了檢測盒備用。但是,自行在家檢測靠譜嗎?上海市普陀區中...
近日,肺炎支原體檢測盒在電商平臺上熱銷。有人擔心去醫院可能會交叉感染,所以囤了檢測盒備用。但是,自行在家檢測靠譜嗎?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朱林筠表示,肺炎支原體檢測對操作方式、取樣位置、患病階段等要求較高,自行檢測的結果準確率偏低,因此不建議普通民眾自行在家檢測。
網售自測盒準確性低
記者注意到,網購平臺售賣的檢測盒中,有抗體檢測、抗原檢測等不同類型,主要為膠體金法,價格在幾十到幾百元不等。銷量大都不錯,在一家網店里,這樣的檢測盒最近一個月已銷售了1000多筆。
肺炎支原體檢測盒在電商平臺上熱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檢測方式的準確度存在差異。
朱林筠說,抗原檢測敏感度較低,目前醫院實驗室常采用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
但抗體檢測對支原體感染的診斷準確性也不夠高,其缺陷包括疾病早期的假陰性和疾病恢復期的假陽性。
基于此,民眾購買抗體檢測盒或抗原檢測盒進行自測后,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能作為是否感染肺炎支原體的判斷依據。
是否感染需綜合分析
臨床上,判定是否得了支原體肺炎主要分兩步:首先確定病人是否患了肺炎,然后再判斷導致肺炎的病原體是什么。
朱林筠將目前肺炎支原體的臨床檢測方法總結為以下幾種:支原體抗體檢測(抽血)、支原體核酸檢測(鼻拭子、咽拭子)、病原體高通量測序和支原體培養等,不同的方法各有優劣。其中,支原體抗體檢測是最常見的檢測方法,但抗體檢測結果準確性低。因為抗體并不是感染后馬上出現、病好了馬上消失,而是感染后過一段時間(一般1周左右)才出現,而病好了以后抗體還會持續存在數個月。所以,抗體陽性并不代表正在感染,也可能是以前感染過;而抗體陰性不能排除感染,可能是查得早,抗體還沒出現,所以抗體檢測容易誤診和漏診。
支原體核酸檢測準確性較高。但肺炎為肺實質感染,位于下呼吸道,鼻拭子采樣不一定能夠取到病原學標本,且該檢測無法區分是致病感染還是無癥狀攜帶,目前國內部分醫院還沒有開展此項檢測。
目前,臨床上對病原體檢測還會使用宏基因組測序,儀器可對送檢樣品內DNA或RNA進行高通量隨機測序,與已知的微生物參考基因組數據庫進行比對,分析出病原體。對肺炎患者進行支氣管鏡下支氣管肺泡灌洗,可以較精確地取到病變部位的標本,但檢測結果需要根據臨床表現和測序報告綜合分析。
肺炎支原體培養則是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金標準,但由于肺炎支原體培養需要兩三周時間,等結果出來可能病人已經自愈了,難以用于臨床診斷,因此支原體培養主要用于科研而非臨床。
需要提醒的是,網上所謂“快速肺炎支原體培養”的準確性不佳,不建議做。因為病原體培養需要嚴格的條件,無法自行在家完成。
由此可見,沒有哪個單獨檢測項目能一步到位判斷是否得了支原體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需結合檢測結果和臨床特征綜合判斷。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處于學齡期(5-17歲),出現反復發熱、咳嗽等癥狀,醫生聽診肺部有呼吸音改變,影像學有肺部感染——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特別注意支原體肺炎的可能。
朱林筠建議,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自行檢測的結果僅供參考,不能作為確定感染的依據;在用藥方面也需聽取醫生意見,勿自行服藥,避免增加其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