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冬季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兒童感染病例明顯增多,不少醫院兒科人滿為患。11月21日,奇聞事件記者實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
今年冬季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兒童感染病例明顯增多,不少醫院兒科人滿為患。11月21日,奇聞事件記者實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時看到,門診大廳擠滿了取藥、繳費的患兒家長。
奇聞事件記者從醫院導診臺處了解到,目前首都兒科研究所暫不支持線下預約取號,本周號源十分緊張。導診臺處設置了當日的就診信息提示牌,提示牌上顯示11月21日上午內科綜合門診候診人數已滿,急診內科有628人正在候診。
記者從醫院內觀察到,各科室的輸液室、診療室幾乎全部爆滿,還有不少患兒坐在家長自備的折疊椅上,在醫院走廊輸液。每個采血窗口前都有患兒排隊抽血,等待取檢查報告的家長也在相應的窗口處排起幾列長隊。在急診分診臺處,患兒家長們排著隊等待分診報到。從兩位患兒家長的談話中記者了解到,昨天急診排的700多號患兒還沒有全部完成就診,截至上午11時20分,今天的排號也還未開始就診。
“我們早上8點帶著孩子到的醫院,開單子、抽血、化驗、等結果一共快三個小時,現在排隊等著醫生看檢查報告。”在內科綜合門診候診區,一位患兒家長告訴奇聞事件記者。這位患兒家長透露自己在114掛號平臺上掛到的號,需要一直關注掛號平臺并持續刷新,如果有人退號,掛上號的概率才更大一些。
國家衛生健康委:進入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 要堅持多病同防同治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關情況。隨著我國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疾病已進入高發季節,多種呼吸道疾病交織疊加。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要堅持多病同防同治,密切關注肺炎支原體、新冠感染、流感、登革熱、諾如病毒感染等的流行情況,加強監測預警,掌握病毒活動強度、病毒變異等變化;要持續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兒童是肺炎支原體感染高發人群 今年呈現低齡化趨勢
近期“肺炎支原體感染”引發普遍關注。在談到今年肺炎支原體感染特點時,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介紹,支原體肺炎是我國5歲及以上兒童最主要的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病原體,北方地區在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區一般是在夏秋季流行。每三至七年會出現地區周期性流行,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發熱、咳嗽。在起病時表現為劇烈的、陣發性的、刺激性的干咳,伴有頭疼、流涕、咽痛、耳痛等。與往年相比,今年3歲以下的兒童也有感染,呈現低齡化的趨勢,但是病情上沒有明顯加重。
兒童是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高發人群。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王荃介紹,兒童免疫系統發育得不夠健全,因此更容易感染。此外,肺炎支原體本身就具有比較強的傳播性,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密切接觸進行傳播,在學校和幼兒園等密集程度相對較高的場所會得到較快的傳播。支原體感染的潛伏期較長,通常是1至4周,平均大概3周左右。病原體的攜帶者及患病的人群都有一定的傳播性,導致更容易交叉感染。
王荃表示,肺炎支原體感染在臨床上是輕重不一的。很多孩子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并不是所有的肺炎支原體感染都會引起肺炎。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輕癥,只有極少數的孩子可能會發生重癥。
多種呼吸道疾病高發 治療需對癥
當前也是流感高發季節。根據童朝暉介紹,普通流感以冬春季多見,往往有流行病學史,也有流感和疑似流感患者的接觸史,以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起病,隨后出現咳嗽加重、呼吸困難等癥狀,以及全身癥狀,如高熱、病程進展快、乏力、頭疼、肌肉酸痛等。影像學方面與支原體肺炎有相似的地方,但通過檢測甲型或者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是可以區分的。
童朝暉表示,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體等都是冬季常見的呼吸道病原體。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在冬季會更活躍,導致感染人群明顯增加。目前來看,這些疾病的特征和往年一樣,致病性沒有明顯增加。在冬季氣候干燥、氣溫低的情況下,病毒感染人體的可能性會增加,因此臨床上可能會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體被檢測出來。但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且不一定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有關。雖然有些病毒沒有特效藥物,但是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并不都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一般對癥緩解癥狀即可康復。
關于近期有部分患兒家長聽從網絡建議給孩子自行服用阿奇霉素等藥物,王荃表示,當前肺炎支原體感染確實占有一定比例,但病毒仍然是兒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體。阿奇霉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使用阿奇霉素去治療病毒感染也是不合理的。孩子的臟器功能發育不健全,濫用藥物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反應,如造成臟器損害等。阿奇霉素是處方藥,應該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規范用藥。
如何預防
預防傳染病發生 接種疫苗和科學防護很關鍵
在回答日常生活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傳染病的發生這一問題時,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是接種疫苗,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有效減少感染、發病和重癥發生的風險。除此之外,公眾通過掌握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學的預防方法,能夠降低發生感染和傳播的風險。
一是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抵抗力的重要保證。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營養、適當的體育鍛煉。
二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用紙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衛生、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后要洗手,盡量避免習慣性地觸摸眼、鼻、口。
三是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環境清潔。室內要定期開窗通風,在通風期間要做好保暖工作。家庭中如果出現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護理患者的時候要注意佩戴口罩。
四是重點人群要遠離密集公共場所。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要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尤其是空氣流動不暢的密閉場所,減少與患病人群的接觸機會。前往環境密閉、人群密集場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建議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時更換。
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患者應居家休息,避免傳染給其他人員。如果癥狀較重的話,應該做好個人防護,盡早前往醫院就診,以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
上一篇:斗魚CEO陳少杰被警方逮捕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