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3年,61歲的作家劉亮程憑借作品《本巴》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據他介紹,這部作品的誕生與他過去近10年的村莊隱居生活有直接關系。20...
2023年,61歲的作家劉亮程憑借作品《本巴》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
據他介紹,這部作品的誕生與他過去近10年的村莊隱居生活有直接關系。2013年,劉亮程來到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菜籽溝村采風被深深吸引,決定到這里居住。他發現這里居民不斷減少,許多院落老宅被當“廢品”拆成木頭廉價賣掉。于是他們決定搶救性地收購這些老宅子,動員藝術家們來認領保護。
曾經破敗的菜籽溝村如今已成功被文學和藝術拯救,變身成為知名的網紅景點,一年有幾十萬人來此打卡。據報道,劉亮程的成名作《一個人的村莊》也將落地復原成一個文學體驗旅游景區項目。
據悉,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劉亮程、楊志軍、喬葉、孫甘露、東西登臺領獎他們的獲獎作品分別是《本巴》、《雪山大地》、《寶水》、《千里江山圖》、《回響》。
在萬眾矚目的頒獎現場,劉亮程發表了獲獎感言,深情致謝家鄉。
謝謝!感謝我的讀者朋友,感謝茅盾文學獎。
我是劉亮程,來自新疆,我后父是鄉村說書人,自小我聽故事長大。我也有幸傾聽到江格爾齊說唱史詩。在《本巴》的扉頁上,印有“謹以此書向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致敬”,它同時也致敬我生活的這塊土地上各民族優秀的文化精神,我的寫作深受其滋養。
寫《本巴》時,我面對著一場來自童年被人追趕的夢,我在那樣驚恐的夢中一次次地飛了起來。《本巴》是一場夢中的飛翔。把夢中的厄運在夢中解決,讓夢安穩地度過長夜,這正是寫作《本巴》的初衷。文學是做夢的藝術,以夢和虛構之力護愛這個世界的真實。
我喜歡小說中哈日王這個孩童,他長著一只大人的世故之眼,和一只孩童的天真之眼。文學也許正是那只天真的孩童之眼。這個世界,即使被大人看過無數遍,也永遠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這是文學對人類初心的觀照。
謝謝大家!
延伸閱讀:
劉亮程《本巴》以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為背景展開,塑造出一個沒有衰老、沒有死亡,人人活在二十五歲的本巴國度,在史詩駐足的地方,追溯逝去的人類童年,探尋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與詩性智慧,向世界講述古老而新奇的中國故事。被譽為“2022年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景觀式存在”。
劉亮程是新疆沙灣人,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副主任、新疆作家協會主席。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長篇小說《虛土》《鑿空》《捎話》《本巴》,訪談隨筆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協主辦,每4年評選一次。作為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根據茅盾先生遺愿設立,旨在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文學繁榮發展。
上一篇:東北公交車內下雪乘客淡定乘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