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1月16日美股盤前,阿里巴巴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季度財務業績。財報顯示,阿里巴巴7月到9月的集團收入為2247.9億元,同比增長9%,本季度經...
11月16日美股盤前,阿里巴巴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季度財務業績。財報顯示,阿里巴巴7月到9月的集團收入為2247.9億元,同比增長9%,本季度經調整EBITA(息稅前利潤)同比增長18%,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277.06億元。
隨財報同步公布的,還有兩項頗為突然的“回撤”動作——一個是鑒于多方不確定性因素,云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不再推進;二是盒馬鮮生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暫緩。
“無論過去的商業模式有多成功,都必須翻篇歸零,喚醒重新創業的心態,”新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財報電話會上說,“未來十年世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巨大的不確定性與機遇將同時出現。阿里巴巴正開啟一段嶄新的創業歷程,并為全力投入科技變革做好準備。”
分拆及上市計劃生變,吳泳銘重畫阿里戰圖
“變動”一詞,今年幾乎貫穿了阿里巴巴一整年,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就在3月,馬云回國后不久,阿里即啟動“1+6+N”史上最大規模組織變革,所有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一部分有希望上市的業務名單很快得以確定,菜鳥、阿里云以及盒馬脫穎而出。彼時阿里對未來各業務充滿希望,認為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
到了9月,阿里人事變動極為密集和猛烈,權力進一步集中到阿里“十八羅漢”之手——蔡崇信接任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吳泳銘擔任CEO,彭蕾、童文紅、王堅等一眾元老回歸,已淡出權力中心的張勇則一退再退,直至離開阿里。
毫無疑問,這些重大決策背后少不了馬云的身影。但阿里的分拆上市計劃并非一帆風順,停止分拆阿里云和暫緩盒馬上市便是佐證,市場給阿里潑了一盆涼水。
經過24年的發展,阿里已經成長為一個橫跨電商、云計算、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等多領域,并持續開展創新業務的巨型公司,想要掉頭轉向絕非易事。
重重挑戰下,阿里該如何選擇戰略重點?
履新集團CEO后的吳泳銘已經為阿里畫了一張全新的戰略大圖,正式宣布第一批戰略創新級業務:1688,閑魚,釘釘,夸克。這些業務組織上將作為獨立子公司運營,業務上將打破以往在集團內的定位限制,阿里以3-5年為周期持續投入。
面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阿里計劃建立高度靈活、快速決策的治理機制與激勵體系,各業務線將以獨立業務單元發展。
阿里將梳理既有業務的戰略優先級,定義核心業務與非核心業務。對于核心業務,將保持長期專注力和高強度投入,確保產品始終緊跟用戶需求去迭代進化,保持長期生命力和競爭力;對于非核心業務,則將通過多種資本化方式盡快實現資產價值。
阿里還將發揮戰略孵化功能,面向未來作堅決的戰略投入。吳泳銘強調,對符合用戶需求和AI驅動變革趨勢的業務,將作為第一優先級重點投入;對于面向未來的革新型產品,將秉持長期主義堅決投資,并以三年為評估檢驗周期,為阿里培育面向未來的新業務與新動能。
“優先級”是吳泳銘當晚最多提及的關鍵詞。在各業務集團的發展策略和優先級方面,淘寶天貓未來三年的戰略周期內,“用戶為先”被進一步明確為業務優先級,并將執行一個APP內多層次市場策略和價格力策略,用戶購買頻次將優先于GMV成為最關鍵目標。
云智能集團則將實施AI驅動、公共云優先戰略,并加大對AI相關軟硬件領域的技術投資。通過“云+AI”,支持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創造更多增量機會。
馬云減持,阿里股價大跌
就在財報發布前,馬云減持阿里股票套現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官網披露的144表格顯示,馬云家族信托JC Properties Limited(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擬于11月21日分別減持500萬股阿里巴巴創始人股份。
按照阿里巴巴集團周三在紐交所87.07美元的收盤價計算,此次減持共涉及金額8.707億美元。美銀證券擔任此次馬云家族信托減持的經紀人。
近年來,阿里不再披露馬云的持股情況,可以查證的公開數據是2020年7月2日,馬云持股已降至4.8%,低于5%,但仍然是阿里的最大個人股東。事實上,自2016年起,馬云每年套現的部分資金都投入了他的慈善基金會,進入環保、醫療健康、教育發展和公益慈善等項目。
但在分拆計劃生變這個時間點減持,仍然對股價造成不小影響。截至發稿,阿里美股盤前跌幅接近10%,跌破80美元/股。
云業務增速不佳,全球化業務增長強勁
就財報來看,本季度淘天集團的收入為976.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最核心的現金流業務客戶管理收入(CMR)和經調整EBITA均同比增長3%。財報稱,淘天集團核心業績指標繼續保持增長,用戶規模和商家規模同步擴大,88VIP會員同比兩位數增長,規模超3000萬。
今年5月,淘天集團CEO戴珊公布了“用戶為先、生態繁榮、科技驅動”三大戰略,意在擴大淘寶在用戶側和供給側的優勢,并以AI為代表的科技能力放大乘數效應。戰略的具體抓手則是年初定下的五大策略,分別是直播、私域、內容化、本地零售和價格力。本季度淘天也披露了各項策略的具體成效。
在價格力方面,戴珊在分析師電話會上表示,用戶整體的購買轉化率和復購率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對內容生態的投入也換來了用戶側的數據增長。
就在上周六,從阿里分拆出的淘天集團首個雙11收官。盡管其沒有公布GMV,但稱各項精細化運營數據,包括用戶規模、訂單數、商家規模等都全面增長。
此次停止分拆的云智能集團收入為276.48億元,同比增速僅為2%。阿里在財報中解釋了不再分拆云業務的原因,主要由于美國近期擴大對先進計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給云智能集團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對此,蔡崇信也在電話會上做了進一步的解釋,“當時計劃做完全拆分,主要是想通過金融工程的方式,可以體現云業務的價值。當時云業務所處的大環境是可預測的,我們可以給投資人透明地展示業務的增長態勢,以及提升股東價值。但現在我們不再通過金融工程,而是希望通過投資顯現云的價值,特別是在新形勢下由AI驅動的云計算業務需要更多投資支持。”
與增速不佳的云業務相比,全球化業務增長反倒更為強勁,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收入為245.11億元,同比增53%。吳泳銘指出,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目前僅僅在東南亞、土耳其等幾個區域市場的整體用戶滲透率較高,在多數海外市場的用戶滲透率還有巨大成長空間。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蔣凡特別提到了Choice業務(速賣通全托管模式),稱其訂單占比快速提升,未來比例會貢獻超過速賣通50%的量。“但Choice模式還在投入期,利潤為負,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是以業務增長為第一優先級。隨著業務增長,我們也會同時優化利潤。”
除上述業務外,菜鳥集團收入為228.23億元,同比增長25%,經調整EBITA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盈利能力增強。
得益于線下經濟復蘇帶來的強勁用戶需求,本地生活集團收入為155.64億元,同比增長16%。餓了么本季度經營虧損持續同比收窄,同步帶動本地生活集團經調整EBITA(經營損益)收窄至25.64億元。
大文娛集團收入為57.79億元,同比增長11%。夸克、閑魚等創新型業務日均活躍用戶數(DAU)也顯著增長。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