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四川巴中市南江縣新發現的一處開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當地村民信眾以還愿為由用顏料涂抹毀容,一些川渝地區的文...
近日,四川巴中市南江縣新發現的一處開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當地村民信眾以“還愿”為由用顏料涂抹“毀容”,一些川渝地區的文物愛好者也發文表示惋惜。14日,奇聞事件(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記者從當地文保部門獲悉,該處造像是2021年才發現,還未納入文保單位,雖然設有監控和大棚保護,但因地處偏遠,發現情況時已來不及制止,目前正在邀請相關專家論證,盡力修復恢復原貌。
重慶的文物愛好者宋先生(化名)告訴奇聞事件記者,自己是12日深夜得知的消息,13日才得到證實,“佇立了1400多年,被老百姓毀掉,令人難以接受。”成都的文物愛好者蒲先生告訴奇聞事件記者,這處摩崖造像位于著名的米倉古道上,自己是9月份到當地考察了這處造像,“當時就已經搭了彩鋼棚,安裝了監控,聽說出事后,當地文保部門也趕到了現場。”
根據相關考古調查報告,該處造像系2021年新發現,2022年2月,巴中市文物局、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和南江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聯合對該處摩崖造像進行調查工作,隨后形成的報告認為:“摩崖造像罕見地始鑿于北魏晚期,在初唐、武周和中晚唐又有續鑿,開鑿年代早,形成過程復雜,其整體將地表天然石包開鑿為造像碑的特色做法在四川地區屬于孤例,這些材料在完善四川石窟發展序列,揭示四川地區和中原北方地區的佛教文化藝術交流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14日,奇聞事件記者致電南江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處摩崖造像一直建有棚子和監控,目前中心正在開會處理此事,“會盡力恢復原貌。”
隨后記者又致電巴中市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事情是前兩天發生的,當時通過監控發現就去制止了,“我們立即聯系了當地黨委政府、派出所,但是因為在荒山野嶺,趕到時他們已經涂完了。因為造像是前兩年才發現,還沒有納入文保單位,我們已經建了文物棚和監控,但太遠了在山里面,當地的保護力量也有限。”
工作人員介紹,涂抹造像的“都是些七八十歲的老太爺,說是為了給菩薩還愿,我們也不好處理,只有批評教育,目前正在研究下一步怎么處理。”
對于造像能否恢復原貌,工作人員表示,涂抹造像的顏料主要是丙烯類,目前已經邀請相關專家論證,“應該是可以恢復的,我們也會加強文物保護宣傳教育,也通過媒體呼吁大家提高文物保護意識。”
珍貴石窟佛像被“濃妝艷抹”,近年來,全國各地類似事情時有發生。2018年8月,四川資陽市安岳縣封門寺石窟佛像遭遇油漆重繪、水泥修補事件被網友曝光,引起了熱議。經四川省文物局現場核查,發現當地有13處文物點確實存在佛像被“妝彩重塑、不當維修”的情況,其中大部分發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此外在四川廣安、資陽、內江等地也存在類似情況。位于廣安市經開區的金鳳山摩崖造像,開鑿于宋代,1994年當地群眾自募資金對造像的殘缺部位進行了修補,并涂上紅、藍、青三色油漆。位于內江市資中縣的羅漢洞,建于宋代,1998年,當地群眾自籌資金對羅漢洞內“拈花微笑佛”進行裝彩重繪,目前,其余造像無妝彩重塑現象。此外,核查中還發現四川資陽市雁江區的半月山摩崖造像,佛足部分有人為刻畫痕跡。
《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應該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準,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遷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
據四川日報報道,以大足石刻、安岳石刻為代表的川渝地區石窟,被稱為中國石窟藝術的下半闋。在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的大背景下,四川省文物局已經摸清,全省現存石窟寺2134處,數量居全國第一。目前相關保護力量也在加強,四川石窟寺保護研究院等機構相繼成立,重點工程落地落實,近年投入石窟寺保護專項資金近3億元。
上一篇:“搶藥材”村民:打過招呼能叫搶?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