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月31日,河南一名00后小學女老師疑似跳樓自殺的帖子引起網絡關注。根據家屬提供的遺書,女老師在遺書中稱,任職學校工作太忙,像進了牢籠...
10月31日,河南一名“00后”小學女老師疑似跳樓自殺的帖子引起網絡關注。根據家屬提供的遺書,女老師在遺書中稱,任職學校工作太忙,像進了“牢籠”“喘不過氣來”“真的讓人崩潰每天”“每天提著最后一口氣在工作”。
31日上午,河南網友呂女士發帖稱自己的妹妹“是河南省實驗小學(建興路小學)三四班班主任,周天(10月22日)好好去上班,周五早上接到民警電話已停止了呼吸,所留遺書直指校方!但校方領導拒不認責,甚至拒絕家屬進入校園,查看監控。”
呂女士告訴記者,妹妹今年23歲,是一名“00后”班主任,今年8月份剛考上教師編制,沒想到剛當老師幾個月,就從6樓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我妹妹26日周四晚上八九點原本在學校批改作業,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聽同事說她整個人情緒很差,后來她離開學校,打車去了水庫,水庫里水很少,她又打車去了社區,最終跳樓自盡了。”呂女士說,現在全家很想知道妹妹在學校到底發生了什么,妹妹以前一向樂觀開朗,家人不相信她會僅僅因為一點事情就輕易結束生命。
妹妹跳樓自殺后,她從警方那里拿回妹妹的手機,發現妹妹26日當晚自殺前于23:44寫了一份遺書,遺書中稱“真的撐不住了”“好難過,我覺得自己喘不過來氣”“從來沒想過,作為一個小學老師會這么的難”……
記者注意到,她在遺書中還表示,“面對學生,很想真的做到教書育人,但是學校的工作,學校的活動,領導的檢查,讓我們這些沒有培訓過就直接當班主任的畢業生像入了牢籠,牢籠一點點縮小,我們每天都提著最后一口氣上班。什么時候老師才能只做教書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師怎么能教出來積極樂觀的孩子呢?”
“我妹妹在這所學校工作三個月,經常跟我說太累了。”呂女士說,妹妹從小就想當老師,大學報志愿時選擇了師范專業,畢業后又努力準備了一年時間,順利在今年8月份考上教師編制,一家人正為妹妹“圓夢”而高興,沒想到出了這種事。妹妹自從入職當班主任以來,多次跟家人談心時,都曾提起任職學校給老師安排了太多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時周末還要開會、加班,有時還會挨批評。“我印象比較深的一件事情是學校安排她寫宣傳稿,一連改了三遍才過關。我不明白,老師的任務不是教書育人嗎,老師們已經很累了,為什么要安排一個任課老師一遍遍寫宣傳稿?”呂女士說。
呂女士給記者提供的聊天記錄中顯示,妹妹在9月27日晚上8點稱“還在開會”“被領導批評了”“當著我們班學生面批我”;10月6日下午提到“在學校”“7天”“不休息”等;10月11日,她給姐姐發信息說“昨晚凌晨一點才回宿舍,真不容易”;10月17日晚上,她在聊天中跟姐姐吐槽“我們頭發油得不行,又不敢回學校,回學校就被逮著去工作”“每天真的讓人崩潰”。
“我妹妹一周前的周日(22日)從家返校時還好好的,為什么在學校上了一周的班,就留下遺書自殺了?我們想查看監控,學校也不給我們看,我們就想知道妹妹在學校這一周到底發生了什么?”呂女士說,妹妹自殺后,她聽知情人說妹妹自殺前一天還遭到了校長的批評。
呂女士表示,目前自己和父母多次聯系學校,學校都沒有明確拿出一個家屬能接受的說法,還把妹妹的微信從學校的多個工作群中踢出來了。自己家人一定要尋求一個真相,追究學校責任,為妹妹討一個說法。
家屬說法是否為全部真相?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00后”小學女老師跳樓自殺?10月31日,記者多次撥打家屬提供的建興路小學副校長電話,均被掛斷。記者多次撥打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教體局電話,截至發稿前,均未打通。
記者查詢發現,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建興路小學暨河南省實驗小學(托管校)于2021年9月正式揭牌。當地媒體曾報道,當地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把這所新學校打造成一所品牌學校,辦成鄭州市乃至河南省一流的學校。
給教師減負刻不容緩
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老師每周工作時間達到52.5小時,超過勞動法規定的40個小時/周。其中,在校工作時間為44小時/周,而工作日晚上和周末加班為平均8個小時/周。造成部分教師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大多不是教學工作任務,而是非教學工作任務,要花大量時間,填寫各種表格,應對考核、評比,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過重的非教學負擔,不但影響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投入,還挫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部分教師由此出現職業倦怠感與心理問題。
針對教師非教學負擔沉重的問題,2019年年底,中辦、國辦下發了《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減掉中小學教師不應該承擔的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包括減少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社會事務進校園、報表填寫工作、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事宜等內容。確保對中小學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在現有基礎上減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事項實行清單管理。
客觀而言,在該意見發布之后,各地教師的負擔有所減輕,尤其是進校的督查檢查減少,但是,從2021年推進“雙減”后,不少教師反映,教師的負擔有所增加,原因是“雙減”要求各校推進課后服務,有的學校班主任每天在校的時間超過12小時。另外,由于不少學校實行“痕跡管理”,讓教師報表填寫工作繁重。
針對“雙減”出現的新情況,要給學生減負,就得給教師減負。減輕教師的負擔,必須建立課后服務長效機制,要根據課后服務“照看+開展非學科素質課程活動”的要求,通過發揮退休教師作用,及招募兼職教師,來構建更合理的課后服務師資隊伍,減輕學校專任教師的負擔。
教育部門、學校也必須改革對教師的管理與評價。當前對教師的管理、考核、評價是由行政部門主導,因此考核、評價教師會用一系列行政指標,部分布置給教師的任務,并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如“痕跡管理”,要求教師做任何事,都要留下痕跡,作為考核的憑據、證據。這樣的“留痕管理”令教師要花不少時間來處理“留痕證據”,不少教師深受這一形式主義任務所困。
對于學校辦學者、管理者來說,要意識到,激發教師的活力,必須尊重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不能以不合理的行政考核要求,干涉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在這方面,要建立教師委員會,推進教師專業同行評價,即用教育標準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與實際的教育教學貢獻,讓教師把主要精力用在教書育人中。
上一篇:向佐:我把假向太抓來直播間啦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