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山西霍州55歲的房琴(化名)在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肝功能異常時,因輸注痰熱清注射液后發生輸液反應導致死亡。家屬質疑,在她肝功能...
近日,山西霍州55歲的房琴(化名)在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肝功能異常時,因輸注痰熱清注射液后發生輸液反應導致死亡。家屬質疑,在她肝功能異常、存在過敏史的情況下,醫生違規用藥導致死亡。
因此,家屬認為這是一起醫療事故,希望和醫院進行調解。但醫院則對鑒定結果表示懷疑,并認為房琴確實有痰熱清使用的癥狀。目前,當地衛健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有專家表示,房琴輸液時,或因多重不利因素湊在了一起,才導致了死亡。
住院十余天后輸液死亡?
55歲的房琴是山西霍州一名小學老師。2023年3月,她因為“蕁麻疹”在當地就診,口服中草藥一段時間后,出現乏力、膚黃、食欲不振等癥狀。5月5日,房琴在當地醫院檢查,化驗肝功能明顯異常,3天后,她到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入院診治。
公開資料顯示,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甲等傳染病專科醫院,是“山西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山西醫科大學附屬傳染病醫院”、山西省醫師協會肝病醫師分會會長單位、山西省護理學會傳染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等。
經過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初步診斷,房琴的“肝功能異常原因待查:病毒性肝炎(病因待定)急性黃疸型?藥物性肝炎”。她的既往病史中,還有“蕁麻疹”病史2年,平時對“塵螨、戶螨”過敏,間斷發作。
房琴的妹妹房雪(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經過一周多的保肝治療,姐姐的身體狀態趨于平穩,精神狀態和食欲都比以往好了很多,肝功能的各項指標都逐漸趨穩,這一結果讓所有親戚都松了口氣。
房琴自己也想著盡早出院,“因為第2周就要參加她女兒的婚禮了。”
但誰也沒想到,5月20日,即住進醫院的第12天,房琴在輸液后出現意外狀況。盡管醫生采取了相應的急救措施,但她還是于次日離世。
“醫院為我姐姐輸的是痰熱清注射液”,房雪回憶,5月18日前后,姐姐因為受涼出現了發燒、打噴嚏等感冒癥狀,醫生開了布洛芬緩釋膠囊和能量液進行對癥治療。由于一直不見好,還出現了“輕度咳嗽、少量白痰”的癥狀,為此,20日當天,醫生加用了痰熱清注射液治療。
“輸液前,住院醫師還告訴我母親痰熱清為新加的液體,此前沒有輸過”,房琴的兒子小梁負責陪床,他回憶,輸液袋約500毫升,為棕色透明液體,輸液的時間大概在當日18:30左右。
小梁回憶稱,輸液前期,母親房琴談吐流利自如,聲音洪亮,狀態一直不錯,但半個小時后便出現了惡心、不適。晚上8點多,她惡心難忍開始嘔吐,整個過程持續約30分鐘。
隨著多次嘔吐,房琴出現意識模糊、呼吸困難、發聲不清,體溫升高等癥狀,“最高體溫達到了41.5度”,房雪回憶,中途家屬曾找來護士查看,叮囑服用了布洛芬緩釋膠囊,“一直到晚上10點,同病房病友喊叫不應,才出去把醫生護士喊過來。這已經過去了3個多小時。”
病例報告顯示,5月20日晚上22:10左右,房琴意識不清、面色蒼白,呼之不應,壓眶反應消失……目前休克情況不明,即刻助推地塞米松注射液……
小梁回憶,當天晚上11點多,他聽到醫生和護士交流了母親的情況,“說房琴以后不敢輸這個液了,可能是過敏性休克。”
房雪則提到,凌晨零點多,姐姐雖然睜開了眼睛,但目光呆滯,沒有任何意識,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凌晨3點多,她又閉上了眼睛,“當時我問什么情況,護士還說是她累了睡著了,別打擾休息。”
5月21日凌晨5時,房雪被告知姐姐陷入深度昏迷,沒有了自主呼吸,上午9:25被轉入ICU,后予以重型肝炎常規護理,重癥監護,一級護理等。
該院當日10:56的會診記錄顯示,房琴目前被診斷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腸道感染、新冠感染病毒、急性肝功能衰竭、藥物性肝損傷可能、膽道感染、膽囊炎。
會診后,醫生和家屬商量,由于房琴已無自主呼吸,只能依靠儀器維持生命,“一旦撤掉這些儀器,什么生命體征都沒有了,你們是外地的,晚了就出不了太原市了”。
最后,家屬決定聯系救護車將其送回老家。
法醫鑒定:系輸入痰熱清后發生輸液反應
房雪回憶,親屬們將房琴送回老家殯儀館后,原本打算直接安葬,但考慮到對死因保持懷疑,他們要求封存病歷,并找到太原市衛健委,要求對死因進行鑒定。
由太原市衛健委委托的河北醫科大學法醫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意見書顯示,房琴符合輸注痰熱清后發生輸液反應導致死亡。鑒定書中還提到,房琴存在肝臟損傷,結合臨床肝功能損害指標減輕,不支持肝臟疾病導致死亡;心臟、腦、肺臟等肝臟以外臟器未見明顯致死性疾病改變,不支持自身疾病導致死亡。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顯示,痰熱清注射液由上海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該藥品的說明書中明確,過敏體質者或嚴重不良反應病史者禁用;肝功能衰竭者禁用;有表寒證者忌用等。
說明書中還提到,2014年1月-2015年5月間,采用隊列研究結合病例-對照研究的設計方案和藥物源性前瞻性醫院集中監測的形式,對93家醫院共計30322例連續入組的住院、急診留觀患者的痰熱清注射液安全性進行了評價,總體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27%,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包括:個別患者出現頭暈、胸悶等;罕見心悸、寒戰、呼吸困難;極其罕見過敏性休克等。
收到鑒定報告后,房琴的家屬尋求和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調解,他們認為,房琴的死亡屬于醫療事故。房雪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痰熱清注射液中對禁用患者群體有明確的說明,然而,她的姐姐本就因為肝功能異常住院,而且存在過敏史,“當時也說了是受涼感冒,為什么還要給輸痰熱清?”
此外,家屬還對醫院的救治情況表示質疑,“晚上7點過就出現了異常,一直到了10點醫生才來處置。凌晨5點沒了自主呼吸,5個小時后才給上呼吸機,為什么要拖這么久?”
然而,對于這份意見書,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并不認可。房雪提到,事發后他們曾到山西省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但到目前依然未能調解,“醫院說談判的條件之一是患者家屬認可醫院用藥正確,但我們不接受。”
專家:或是多個因素導致意外發生
房琴事件被報道后,有關中成藥注射液的話題也再次引發關注。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今年6月,河南商丘一名4歲女孩也因輸液死亡,其中便包括痰熱清注射液。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臨床醫師胡洪濤曾在其個人微博提到,痰熱清注射液是中成藥,是2003年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進行了 IV 期 2066 例臨床試驗后符合藥品上市的。一個藥品的上市,安全性排在第一,其次才講療效。該藥也存在不良反應,其中最嚴重的過敏性休克(說明書上寫極其罕見)。“商丘女童不排除是出現了藥品的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但這需要詳細了解事發當時的情況。”
關于痰熱清注射液的使用,某地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臨床醫生姜樂(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痰熱清注射液說明書中明確規定了用藥禁忌,實際上,每個患者存在個體差異,但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痰熱清注射液不會出現致命死亡,“如果沒有基礎疾病,不是易過敏體質,其實風熱風寒打這個最多是有效和無效的問題,本身不存在問題。”
姜樂說,對于房琴來說,其存在肝功能異常,其血清總膽紅素、谷氨酰胺酶等數值異常,且精神狀態欠佳、乏力等,小便為濃茶水樣、鞏膜重度黃染,“按照正常道理來講,出現這些高指標,后續又出現發燒,作為主治醫生,應該對癥治療,發燒就降溫,哪怕口服抗病毒或抗生素藥物都行,為什么要打痰熱清呢?其實這個問題和痰熱清的關系不大了。”
姜樂表示,他不是很理解主治醫生為何要使用痰熱清注射液。目前已經無從考證患者的過敏具體情況,以及到底是風寒還是風熱感冒,然而,患者在肝功能各項指標異常的情況下,首先是要降溫、復查指標,如果出現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應該對癥處理,而不是只針對表征問題。“但醫生一看發熱、有痰的癥狀,就直接打了痰熱清,但是好巧不巧,患者肝功能不好,又是過敏性體質,多重不利因素湊在一起,可能才導致了死亡。這是集合了所有不利因素所產生的死亡后果。”
“總體的感覺是,醫生在合理用藥上存在一些瑕疵”,姜樂說,但最終還需要了解患者當時的具體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規定,痰熱清注射液這一中成藥注射液僅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重癥患者使用。
據新京報報道,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周宏表示,經過專家論證,房琴確實有痰熱清使用的癥狀,醫院對鑒定結果表示懷疑。“房琴從我們這走的時候是具有生命體征的,家屬是簽字放棄治療后走的。”
對于房琴的診療情況,太原衛健委表示,相關科室已經介入調查。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