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月20日夜間至21日,山東省經歷大范圍雨雪冰凍天氣,據氣象臺降水數據顯示,2月20日14時至2月21日16時,全省16市普遍出現降雪,平均降雪量8...
2月20日夜間至21日,山東省經歷大范圍雨雪冰凍天氣,據氣象臺降水數據顯示,2月20日14時至2月21日16時,全省16市普遍出現降雪,平均降雪量8.8毫米,折合水量約13.8億方,最大積雪深度為14厘米,出現在濟南章丘。
為了應對本輪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除了進行傳統的除雪保暢外,山東各地市還積極探索“高科技”,上線各類“除雪神器”,在道路除冰融雪工作中大顯身手。
800℃熱浪吹干結冰路面 青島上線“除雪神器”
為了應對本輪雨雪冰凍天氣,青島新上線的“除雪神器”在高速公路除冰融雪中沖鋒在前,行駛在青島膠州灣大橋上配備飛機發動機的“吹雪車”,成為一道靚麗風景,被網友紛紛點贊。
據了解,本次采用的專業吹雪車,配備渦噴-6發動機,速度為20公里/小時,能噴出800℃熱浪,除雪寬度20米,可在10秒左右迅速快速吹干結冰路面積雪積冰,具備單人操作性能,實現了一人一車自主快速清雪作業,大幅提升除雪效率,確保第一時間開放交通,確保高速公路出行安全暢通。
青島堿業加班生產 兩天發放融雪劑11000余噸
為盡快清除道路上的積雪,青島不僅用上了大塊頭的專業吹雪車,還配合使用綠色環保的融雪劑,通過降低冰雪的融化溫度來融化積雪。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使用的融雪劑全部來自青島海灣集團旗下青島堿業,這些青島產的融雪劑不僅供應本地使用,更遠銷歐洲、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地。
連日來,為應對猛增的需求,企業保持裝置滿負荷生產,并緊急調配人員充實現場力量,24小時連軸運轉。2024年以來,企業已經向青島地區派送融雪劑24000余噸,其中2月20日至21日兩天,共發放融雪劑11000余噸。
青島堿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生產的融雪劑屬于綠色環保化工產品,品質更高,含量更高。因其外觀特性,噴灑時相比其他融雪劑更均勻,在達到融雪效果的前提下還可有效節省融雪劑用量。因其化學屬性特殊,在噴灑到道路上后,一分鐘之內就能迅速將雪融化成水且不會重復結冰,有助于保持地面平整度和通行便利性,減輕清除工作難度和強度,對提升道路行車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青島堿業生產的融雪劑采用自主研發的專有工藝和技術生產,該生產工藝屬國內首創,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濟南各類高科技裝備齊上陣 濟青中線章丘段裝“地暖”實現自動融雪
2月20日夜間至21日,濟南市迎來大范圍降雪惡劣天氣,路面積雪、結冰,嚴重影響市民平安出行,市交通運輸局高度重視、快速處置,立即啟動除雪保暢應急預案。截至21日7點,濟南全市城管系統出動一線清雪人員3萬余人次,灑水車1700余車次、大型滾雪車980余車次,撒布機1100余車次、推雪車580余車次、小型清雪設備600余車次,對高架路、主次干道重點部位和重要區域的積雪進行持續清理并組織外運。
雪花洋洋灑灑,濟青中線章丘段卻有一段道路上幾乎沒有積雪,這都要歸功于公路下面鋪設的8500多根無機熱管,可以將地熱從地底深層迅速傳導到路面,使路面如同安裝上“地暖”,保持相對恒定的溫度。遇到冰雪天氣時,無須機械或人工清掃,即可實現冰雪自動消融,整個過程零能耗、零排放,低碳環保、完全綠色。
降雪后,濟青中線章丘段埋設無機熱管的路面幾乎無冰雪覆蓋。
準全天候通行,是濟青中線零碳智慧高速設計建設的目標之一。為了應對雨雪霧天,濟青中線在特大橋、水庫、河流等重點位置,安裝上氣象檢測器、能見度檢測器、橋面結冰狀態檢測器等,可以靈敏地感知各種氣象狀況,并進行實時預警。
除冰融雪“黑科技”:自動發出凝冰預警指令 智能噴灑液體融雪劑
冰雪天氣中,橋梁、隧道由于溫度更低、水汽較多,更容易積雪結冰,一直是道路養護中需要關注的重點部位。山東高速臨沂發展有限公司在所轄高速公路特大橋梁、隧道出入口、長陡下坡等重點路段共設置公路凝冰預警及處置系統15套,服務主線里程9.38公里。
系統通過對氣象局大數據平臺的原始數據進行分析預報,以及埋置于路面內的智能感應終端,實時采集路面信息,用數字通信、自動控制等物聯網技術,對采集來的交通氣象數據及路面凝冰信息進行實時分析,自動發出凝冰預警指令,控制噴灑系統,對路面進行智能噴灑液體融雪劑,自動除冰融雪,并在降雪過程中,根據雪量大小精準控制融雪劑使用量,在保證充分融雪的同時,節省融雪費用。
目前,智能融冰除雪系統已在高速公路上得到廣泛應用,實現了橋梁、隧道雪后“除冰”向主動“防冰”的轉變。在暴雪中的濟南黃河三橋上,150個噴灑終端通力協作,只用了42分鐘,就完成一遍全橋路面融雪劑噴灑,效率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