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春節將近年夜飯一桌難求不過《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年夜飯生意興隆的同時附加要求也多了起來消費者更是吐槽年夜飯消費體驗差不合理預...
春節將近
“年夜飯一桌難求”
不過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
年夜飯生意興隆的同時
附加要求也多了起來
消費者更是吐槽
年夜飯消費體驗差
不合理預訂門檻
讓消費者“無福消受”
記者調查發現,每到節假日尤其是春節預訂年夜飯的時候,由于需求大增,一些商家就以“年夜飯”為借口設置最低消費門檻。
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一家名為“客堂”的客家菜餐廳,除夕夜預訂包廂就設有最低消費。該餐廳服務員告訴記者,小包廂可以點6—8人套餐,使用大包廂的話,至少要點2688元的10人套餐。如果實在不想選套餐,也可以單點,但總價也必須要達到2688元以上才行。
記者走訪發現,為滿足消費者預訂年夜飯的需求,大多數餐館都推出了各色套餐。例如,在“四世同堂”烤鴨店,一桌年夜飯價位從1288元到6888元不等,可以滿足6到14人的需求。但要想坐得寬敞些,訂大一點的包廂就必須要點2388元以上的套餐。
隨著家庭越來越“小型化”,對于一些消費者來說,想在外吃年夜飯,又同時滿足餐廳的消費門檻,就需要選擇打包帶走等方式避免食物浪費
消費者李先生對記者說:“為了更好的就餐環境,多花點錢倒沒什么,就是看到食物被浪費,有些不忍心。”此外,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年夜飯一旦打包回家,就意味著需要連續幾天在家吃剩菜,這也大大影響了消費體驗,不少人直言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使用預制菜
應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在火熱的年夜飯預訂中,預制菜再次成為話題風口。最近,沃爾瑪、山姆、盒馬等連鎖超市的貨架都已擺上了各式預制菜年夜飯禮盒,京東平臺上一款佛跳墻預制菜短時間內已賣出20萬份。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對記者表示,預制菜之所以成為春節年夜飯的熱門選項,主要是因為它解決了消費者在春節期間對美食與便捷性需求的平衡問題。同時,預制菜種類豐富,涵蓋各地特色菜品,能夠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雖然預制菜是年夜飯的重要補充形式,但也有一些消費者對此表示擔心:
“我們預訂年夜飯就是為了吃到熱騰騰的飯菜,以及每道菜獨有的鍋氣。在餐廳高價預訂的年夜飯如果使用預制菜,那為何不自己購買預制菜在家簡單加工呢?”
對此
業內人士認為
如果餐廳使用預制菜
需要提前告知消費者
否則將侵犯消費者的
知情權和選擇權
針對年夜飯市場上存在的上述現象,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表示,餐廳設最低消費、套餐式點餐違背了消費者的真實消費意愿,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易造成食品浪費,違背《反食品浪費法》精神。如果飯店確實提供了包廂服務,可以收取服務費,但不應以最低消費的形式出現;如年夜飯使用預制菜,應盡到明示、提醒義務,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專家觀點
年夜飯消費應重視
消費者的體驗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因此,如果餐飲企業在年夜飯預訂過程中設置過多的限制條件,如固定套餐、最低消費、限定用餐時間等,可能涉嫌侵犯消費者的選擇權。
王鵬認為,餐飲企業既要看到春節期間的生意興隆,也要重視消費者的體驗。餐飲企業設置門檻可能是出于經營需要,如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等,但應當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行。消費者在選擇年夜飯預訂時,也應當注意了解相關條款,避免自身權益受到侵害。為了規范亂象,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要求,明確餐飲企業在年夜飯預訂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為消費者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時,應當加強對餐飲企業的監管力度,對于存在侵害消費者選擇權等違法行為的企業,依法進行查處并予以公開曝光。餐飲行業協會也應當積極倡導行業自律,引導企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通過多方面合力,可以有效規范年夜飯預訂市場,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安少寧建議,餐飲企業可以推出更多檔位的年夜飯套餐,滿足“小型化”家庭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餐飲企業要做好服務,提前進行溝通,了解消費者的口味、偏好,避免食物因為不適口而浪費。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