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幾天,五首重聚·故園新語圓明園獸首銅像特別展覽正在北京圓明園博物館舉辦,圓明園十二獸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馬首,在時隔16...
這幾天,“五首重聚·故園新語”圓明園獸首銅像特別展覽正在北京圓明園博物館舉辦,圓明園十二獸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馬首,在時隔163年后,重聚圓明園。
牛虎猴豬馬五獸首 163年后重聚圓明園
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噴泉構件,五首中的馬首在2020年正式回歸圓明園,根據國家文物局工作安排,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曾對馬首銅像利用便攜式X熒光光譜儀、X光照相機等方法進行分析檢測,了解馬首材質、鑄造工藝等信息。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陳輝:它是以紅銅為主,包含鉛、鐵的一些合金來制作的,經過百年沒有生銹,內蘊精光,非常精致。它的鑄造工藝是用失蠟法一體制作完成,它的造型非常寫實、非常逼真,和我們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馬不太一樣。可以看到,包括馬的鬃毛,它的鼻翼好像在呼吸一樣,有呼吸感,精細入微,毫發畢現,有骨骼肌肉感。
經輾轉流離,于2000年重回祖國的牛首、虎首、猴首和2003年回歸的豬首均由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每件都造型精美,根據專家考證,它們在流失過程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保利藝術博物館展覽部主任詹春暉:例如猴首的右腮,有一個凹陷下去的深坑,豬首的右后腦也有一個類似的坑,我們推測是當時留下來的傷痕,而且可以看到,老虎胡須目前僅有半根,大概一厘米左右的殘余,其他毛孔是可見的,證明原先應該有銅絲的胡須。所以從制造工藝上來說,當時應該是保存得非常完好,只不過現在只能看到目前比較殘缺的現狀。
截至目前,虎首、牛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等七尊獸首已回歸祖國。2018年,一件疑似流失龍首的拍品曾現身拍場;蛇首、羊首、雞首和狗首至今下落不明。
“水法”中西合璧 獸首既是噴泉又可報時
圓明園此次獸首銅像特別展覽將持續到明天(29日)。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同時還能以水報時,聞名世界。
在圓明園的西洋樓景區,存在大量“水法”遺址。“水法”就是噴泉的意思,各類噴泉設施和精美建筑均已遭到毀壞,十二生肖銅像原本所在“水法”區域就在海晏堂。
總臺記者王勝東:海晏堂坐東朝西,上下各有11間,門口是一個八字形疊落式噴水槽,水槽的上方一共端坐著十二尊人身獸首的銅像,這些銅像在不同的時辰會向外噴水,而且在中午12點,十二尊銅像會同時向外噴水,場面蔚為壯觀。這組銅像主要起到計時作用,也被稱為“水力鐘”。
十二生肖銅像由意大利人郎世寧設計,為獸首人身,噴泉技法是由法國人蔣友仁設計,銅像與十二時辰對應,按照時間節點,最終可確保每個時辰由對應的銅像獸首向外噴水,形成景觀,并可以以此判斷時間。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陳輝:這個主要建筑除了包括大家熟悉的噴泉,最重要的是后面起到蓄水樓作用的一個建筑。在它的頂層有一個用錫板組成的錫海,類似于現在的游泳池,里面可以蓄水,通過壓力作用,下面有銅管和水道來輸送到大水法和海晏堂的噴泉之中,這個設計非常巧妙。根據一些考古發掘的結果來證明,這個噴泉中的水到最后還可以循環地回到水車房去,再重新走這樣一個過程。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