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官員受賄4萬余元后投案,為立功又砸下20萬元買逃犯線索,妄圖減輕處罰。然而5年后,東窗事發,最終行賄罪、受賄罪數罪并罰。行賄不查,受賄
官員受賄4萬余元后投案,為“立功”又砸下20萬元買逃犯線索,妄圖減輕處罰。然而5年后,東窗事發,最終行賄罪、受賄罪數罪并罰。
“行賄不查,受賄不止。”近日,中共中央紀委辦公廳、國家監察委員會辦公廳、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發布了5起行賄犯罪典型案例,以案釋法,以案警示。“陸某某受賄、行賄案”就是其中一起。
官員為“立功”
花20萬元買逃犯線索
陸某某是某縣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的副主任,同時兼任某公司董事長。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陸某某擔任公司董事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受賄4.82萬元人民幣,后至檢察院投案,如實供述了受賄犯罪事實。
不久后,他又主動告知公安機關另案逃犯張某某的行蹤,后張某某被抓獲。因這次“立功”表現,法院判決陸某某犯受賄罪,免予刑事處罰,違法所得4.82萬元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然而5年后東窗事發。紀檢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在辦理輔警王某某案件時,牽出了陸某某。原來,陸某某為逃避刑罰,曾花20萬元從該輔警手中買逃犯線索,向公安機關“報案”,用假“立功”騙取免刑。
20萬元
是被脅迫交付的?
“陸某某涉嫌行賄罪,系原案的漏罪。”
紀檢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商討后認為,“陸某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以達到減輕罪責的目的,情節惡劣,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然而,陸某某拒絕認罪:“20萬元是被王某某脅迫交付的。”
檢察機關經調取卷宗材料、了解案件詳情后發現,原案關于陸某某如何得知逃犯行蹤等證據比較單薄。紀檢監察機關經調查取證,補充多人證言、通話記錄等,印證了陸某某行賄買線索的事實經過,查明陸某某確系“假立功”。
“陸某某存在強烈抵觸心理。我們主動對接他所在的單位,與其單位領導共同做陸某某的工作,還通過辯護律師向陸某某講明認罪認罰的意義,促使他轉化認識。”
經辦案人員多次釋法說理,陸某某態度終于發生轉變,愿意認罪認罰,并在辯護律師的見證下自愿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
2020年8月17日,浙江省縉云縣監察委員會以陸某某涉嫌行賄罪移送審查起訴。
9月29日,縉云縣人民檢察院以陸某某涉嫌行賄罪提起公訴。
12月25日,縉云縣人民法院以陸某某犯受賄罪作出再審判決,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追繳陸某某違法所得4.82萬元。
12月30日,縉云縣人民法院以行賄罪判處陸某某拘役六個月;與受賄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一年。
判決作出后,陸某某未上訴,判決已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