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睡前使用電子設備已非常普遍,在年輕人中更是如此,隨著這一生活習慣的改變,電子設備的使用成為睡眠的一大影響因素。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
睡前使用電子設備已非常普遍,在年輕人中更是如此,隨著這一生活習慣的改變,電子設備的使用成為睡眠的一大影響因素。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睡眠質量與心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諸多疾病的發病率高度相關。
睡眠和手機若要兩者選其一,您會選擇哪一個呢?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我們來聊聊電子設備對睡眠的影響。
電子設備對睡眠時間的蠶食
對于成年人來說,每天應保證7~8小時的睡眠。但是,電子設備的使用會在不知不覺間蠶食我們的睡眠時間。
工作的任務、課業的負擔、一系列電子設備提供的“源源不斷”的娛樂項目,這些都成了我們“犧牲”睡眠時間的理由。
調查發現,青少年睡前使用電子設備會推遲睡覺時間、縮短總的睡眠時間、推遲起床時間、增加失眠的風險。
而且,睡前使用電子設備常常沒有固定的起止時間點,容易導致整體睡眠時間的不固定。這對于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十分不利,影響生物鐘的穩定。
睡眠的時間不足,不僅僅是第二天困一點、眼圈黑一點、反應慢一點,長此以往,還會對健康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帶來軀體和精神的雙重威脅。
電子設備對睡眠質量的危害
良好的睡眠狀態,應當能夠較快入睡,一般不超過30分鐘。在睡眠過程中也不會頻繁醒來,不會被多夢困擾。
擁有好的睡眠質量,才能保證第二天醒來后精神飽滿,沒有嗜睡、乏力等現象。但是,睡前使用電子設備會危害睡眠質量。
電子設備屏幕發出的光會抑制體內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具有促進睡眠、調節時差等功能,但對光特別敏感。研究發現,睡前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會使褪黑素水平下降,破壞睡眠深度和睡眠結構,使得入睡難、睡得淺。
而且,電子設備上的各種信息或者娛樂,可能會帶來興奮、恐懼或焦慮等情緒,使人難以入睡。
研究發現,睡前使用電子設備不僅會降低睡眠質量,而且使用的時間越長,睡眠質量就會越差。良好的睡眠質量也成為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
下定決心,我的睡眠我做主
早睡早起,養成規律作息習慣
做到每天在相似的時間睡覺和起床,要有相對固定的睡眠時間表。最佳睡眠時間是晚上10點至早晨6點。如無必要,不要熬夜。
自我控制,限制電子設備的
使用時間
有意識地減少睡前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或者設置一個時長,一旦達到使用時長,就停止使用。還可以盡量使自己睡前處于一個沒有電子設備的空間。
放松情緒,保持睡前心境平和
睡前應盡量保持身體和心情的放松和平靜,要避免睡前瀏覽引起情緒波動的內容。可以選擇看看書,聽聽舒緩的音樂。睡前一小時就不應再使用電子設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