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關于配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實行精兵簡政的建議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這是新時期改進黨和國家治理能力和
關于配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實行精兵簡政的建議
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這是新時期改進黨和國家治理能力和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完全必要的,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據報道,這次改革的目標是讓黨和國家的領導“在機構設置上更加科學、在職能配置上更加優化、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我認為,這次機構改革要產生期待的效果,需要做各方面的努力。其中一個方面就是精兵簡政。
一直以來,我國財政供養人員高居不下十分引人關注。由于黨政部門沒有公布相關數據,不少人從現有數據中挖掘得出一些推斷。根據一個看起來比較客觀的推斷,“2020年,國家統計局勞動力項目下的7個類別的國有單位就業人員數量為4660萬人,按照推算的退休人員占比,退休人員應有2481萬人,財政供養人員合計為7141萬人,比23年前的1998年增加了3298萬人,增長了85.8%,年均增加143.4萬人,年增長率為2.73%。” 還有不少人認為財政供養總人數已達8000萬人。其實,這可能還沒有計算那些編制外的。不少黨政部門借調大量人員幫助做事,不少公安和交通部門還大量使用輔助管理人員,這些都是廣為人知的事實。如果把這些編制外的人員也計算進來,財政供養人員的數字只大不小。據相關分析,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財政供養人員占人口的比例明顯偏高。
這么多人吃財政飯給黨和國家帶來不少問題:一是使得政府財政負擔過重;二是加劇了文牘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三是增加了反腐倡廉的難度。
政府財政負擔過重。據相關計算,目前用于財政供養人員的費用已經占到財政稅收的40%左右,成為國家和地方財政的較大負擔,這種情況大大擠壓了政府推動經濟發展和提供各類社會福利的空間,甚至使得一些地方的財政入不敷出。由于種種原因,最近一些年廣義財政收入開始出現了較大赤字,包含城投在內的地方政府債務率飆升。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文牘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大量公務員和借調人員的存在雖然有利于工作的推進,但也常常導致機構臃腫、濫發文件、濫下指令、文山會海等問題。每個部門都有彰顯自己存在和增加編制的內在沖動。特別是,上面設置新機構,下面就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在上面機構繁雜,文件滿天飛、文山會海的壓力下,基層干部疲于奔波,不僅苦不堪言,而且難以做成事。
增加反腐倡廉難度。反腐倡廉要想成功,一個方面就是要確保有權力的人能夠衣食無憂,特別是權力特別大的人能夠過一個體面的生活。人性決定了當手中握有巨大權力,同時生活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保持清廉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財政供養人員規模龐大的情況下,這是無法做到的,因為財政無法承受,老百姓也很難接受。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認為我們需要精兵簡政。為此建議:
一、 調整政府與市場和社會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讓社會承擔自己可以承擔的管理職能,如各類學會、行會和協會,在此基礎上,減少不必要的政府職能。
二、 在減少不必要政府職能的基礎上,裁減相應的機構和人員,如原來管理計劃生育的部分機構和人員,同時,大幅減少借調工作人員和輔助管理人員。
三、 大幅裁減非必要的事業單位,如各類官辦的行業協會、學會和協會,和相關工作人員,讓民間社會組織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國家可依法依規設立相應基金,支持這些民間社會組織發揮作用。
四、 定期評估黨政部門各種機構的工作,清理已經完成歷史使命的機構和重新分配這些機構的工作人員去充實現有和因工作需要新設立的機構。
五、 在裁減機構和人員的基礎上適度提高公務員的工資。
六、 政府有關部門定期公布財政供養人員情況,便于分析研究和優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