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經過一個春節假期大家發現,身邊正處于感染陽性的人很少了,大部分人都陽康了,甚至很多人都開始不戴口罩。之前不少人擔心出現感染高峰并沒
經過一個春節假期大家發現,身邊正處于感染陽性的人很少了,大部分人都陽康了,甚至很多人都開始不戴口罩。
之前不少人擔心出現感染高峰并沒有出現。
于是有人疑問,新冠病毒會像“非典”一樣,就此“消失”了嗎?
新冠全球緊急狀態要結束了?
專家:全國疫情進入低流行水平
1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目前全國整體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穩步下降態勢。
1月30日,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研究員劉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表示,“主要是我國疫苗接種覆蓋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主動免疫),加之春節前已有大量人群感染且各省平穩度過了感染高峰(自然免疫),快速建立了人群的混合免疫屏障,春節疫情高峰沒有出現。”
新冠病毒就此“消失”了嗎?
專家:病毒仍在,且還在流行
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胡洋1月30日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表示,“其實病毒沒有憑空消失,很多人已經感染過了,短期內不會再感染,這樣就沒有了病毒的消息,感覺病毒徹底消失了。”
“以前大家都沒有針對新冠的免疫力,所以病毒很容易感染人體,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形成了大規模的疫情,現在都感染過了,病毒傳播鏈條被切斷,即使有感染病例,也是散發的,一個人被感染,周圍不至于傳染上,隨著這一個病例痊愈,病毒也就隨之被清除了。”胡洋醫生解釋。
事實是,病毒仍在,且還在流行,不過是低水平的流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1月25日發布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陽性人數2022年12月22日達到高峰(694萬)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大年初二)降至最低1.5萬;檢測陽性率2022年12月25日(29.2%)達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全國的住院新冠患者也在大幅度減少。
根據上述通報,2023年1月5日達到高峰162.5萬人,23日降到24.8萬人。
重癥患者峰值也從1月5日的12.8萬人降到23日的3.6萬人,較峰值下降了72.0%。
這也說明感染高峰已過,但流行仍然存在。
疫情進入低流行水平,
專家:目前這些人受疫情影響最大!
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1月29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3到6個月后,感染后獲得的免疫保護水平會下降,感染風險會增加,如果病毒繼續變異出免疫逃逸能力更強的變異株,大家再感染風險會增加,出現新的高峰的概率會增加。
“但是不會像去年底的那一次那么嚴重了。”李侗曾指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后會獲得免疫力,即使再次感染,重癥風險也會更低,癥狀會有所減輕。
病毒學家、德國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1月29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參考德國的情況來看,感染人數會持續在高位,而發病就醫人數比以前會有所降低,但數量是波動的。
他認為,目前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尚未感染人群,估計在15%到20%。
這和此前整體人群都易感的情況相比,影響程度已有所減少。但鑒于中國人口基數,涉及的人群規模還是巨大的。
春節有無新的變異株輸入和傳播?
專家:暫沒有發現新的變異株
春節期間人員流動頻繁,是否有新的變異株傳入我國備受社會關注。
在1月30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根據監測數據顯示,本輪疫情還是以BA.5.2和BF.7為主要流行株,目前沒有監測到其他優勢病毒株。
陳操介紹,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一直開展新冠病毒的變異株監測工作,也為早期疫情流調溯源提供了重要線索和支撐,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數據。
春節假期期間,收到全國各省上報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1421條,經過分析發現有11個進化分支,仍舊以BA.5.2和BF.7為主,沒有發現新的變異株輸入。
要宣布新冠全球緊急狀態要結束了?
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日內瓦時間1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舉行關于新冠(COVID-19)大流行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突發事件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討論和評估當前的新冠大流行是否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1月30日發表聲明說,盡管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轉折點,但目前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成員表示,因為與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相比,新冠導致的死亡人數仍然很高,且中低收入國家以及全球高風險群體的疫苗覆蓋率仍顯不足,在是否會出現新變種病毒方面仍有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