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成為了年輕人消費的主要趨勢,低價模式也重新成為了商家的最有效策略之一,各家電商從質疑低價,進而理解低價,最終...
“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成為了年輕人消費的主要趨勢,低價模式也重新成為了商家的最有效策略之一,各家電商從質疑低價,進而理解低價,最終成為低價。
各大頭部平臺、超級主播圍繞“全網最低價”吵個不停的時候,知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卻選擇“背刺”消費者。
近日,多位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反饋,阿迪達斯在消費者付尾款后再度發放大額優惠券,價格下跌,且客服拒退差價。這波“騷操作”讓不少消費者始料未及,截至目前,黑貓投訴平臺上集體投訴已超過20條。
阿迪達斯“背刺”消費者
一位消費者在投訴中詳細講述了商家的“背刺”行為。
10月24日,他給付定金后一直蹲守在直播間搶優惠券,官方發放的都是1000-200的面額,然而當31日晚上付尾款后,卻發現11月1日又發了1000-300的更大額優惠券,自己辛辛苦苦在直播間搶優惠券,算怎么湊單,充值了購物卡,卻沒一張1000-300優惠券來的實在。該消費者認為,隨意變更優惠政策很不公平,要求商家補差價,但遭到拒絕。
商家對此回應稱,接受退貨退款。但消費者的優惠券和積攢的紅包都已經用了,退款造成的損失太大。其質疑稱:商家以所謂的“最低價”誘導消費者參與預售卻又隨意變更優惠政策,是否屬于消費欺詐?
截至目前,阿迪達斯集團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表示已經知曉,正在與消費者聯系,暫無其他回應。
搜索發現,有此遭遇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部分消費者通過淘寶平臺介入或撥打12345消費者熱線等方式維權成功,但仍有不少消費者面臨商家拒賠、拖延處理等情況。
2009年,淘寶率先推出“雙十一”大促。此后,每年的“雙十一”被當作消費狂歡日,各大電商平臺和商家紛紛推出各類“雙十一”促銷活動,比如滿減、預售折扣、直播間優惠、簽到紅包、店鋪會員紅包、喵糖戰隊等,各類消費優惠令消費者眼花繚亂。
然而,近年來,“雙十一”促銷名目設計得越來越復雜,不少消費者吐槽,現在的“雙十一”仿佛成了腦力和體力的雙重測試,永遠算不明白的優惠、一不留神就忘記使用的滿減紅包、深夜才能搶到的優惠券和秒殺價,簡單明了的打折似乎已成為“過去式”。
“買到即貴到”屢見不鮮
據法治網報道,類似阿迪達斯這種“背刺”消費者的情況也并非孤例。
2021年“雙十一”期間,美妝品牌巴黎歐萊雅宣稱李佳琦直播間的預售是全年最大力度,當時直播間價格為429元50片,經過各類優惠疊加達到368元左右。然而在預售期結束后,巴黎歐萊雅官方旗艦店在11月初發放了幾萬張999減200的店鋪優惠券,再加上各類平臺優惠,這款產品最低到手價是257.7元。
價差如此之大,一度惹來眾怒,消費者聯合投訴,最終以品牌方公開道歉并給到優惠券結束這場風波。
2022年“雙十一”期間,一位網友反映,某電商平臺有意引導消費者提前購買蘋果手機,導致第一批購買的人比后來購買的人損失了200元,且該平臺拒絕協商,拒絕補償差價。
他表示,自己在10月31日購買蘋果手機,期間平臺誘導消費者稱,蘋果手機“雙十一”活動在10月31日和11月1日價格差不多,“雙十一”第一波活動購買蘋果14手機的費用為6349元。
然而,僅過兩天,該平臺于11月3日補貼紅包100元,當天購買價格為6249元。此后“雙十一”第二波活動又發放優惠券750元,這時蘋果14手機價格已經降至6149元。
“隨意變更優惠政策”涉嫌欺詐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對2022年10月20日-11月13日期間消費維權情況的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有關“促銷價格爭議”負面信息高達768340條,占吐槽類信息總量的14.01 %,日均30734條,呈波動上升趨勢,吐槽集中在促銷期后半段,吐槽內容主要指向先提價后打折、預售價格高等問題。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印富律師表示,如果商家在預售期間故意隱瞞或者夸大優惠力度,則涉嫌欺詐。商家作為出售商品的主體,對自己所售商品需要承擔相應責任。《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有下列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不得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法給予如下處罰: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2、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另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
“此事件的關鍵在于商家是否承諾預售消費者享有‘最低價’。若商家明確表示預售期的消費者能夠以最低價購買商品,但此后又變更促銷方式違反了此前的承諾,則是對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的侵犯。”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指出。
而對于商家允許消費者退貨退款,但拒絕支付差價的處理方式,陳音江表示,選擇退貨或者退差價是消費者的權利,商家應當賠償因自己行為為消費者帶來的實際損失。另外,平臺的協助責任也應當認真落實,電商平臺在發現或者收到消費者的投訴之后有義務協助配合消費者進行調查維權,督促商家做出處理。若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雙十一’來臨,消費者在享受購物快樂的同時也需要保持謹慎,注意保留消費憑證、商品優惠界面、直播間視頻音頻等相關的證據以作為日后維權的保障。”陳音江說。
品牌形象嚴重滑坡
從1997年進入中國以來,阿迪達斯的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一直備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巔峰時期擁有超過12000家中國門店,其王牌“Yeezy”鞋更是一度被炒至十萬天價。
然而,2021、2022兩年,受到“新疆棉”風波和供應鏈短缺的影響,阿迪達斯大中華區一度連續8個財季營收下滑。
“新疆棉”事件曾引發全網廣泛關注,處于輿論漩渦中的阿迪達斯已被抵制。此外,阿迪達斯廣告爭議也是接連不斷。阿迪達斯讓男??缧詣e者拍女性泳衣海報,此舉引發眾多國際網友的憤怒;2022年“無碼胸部”海報也遭到質疑,有消費女性之嫌。
為了挽救品牌,阿迪達斯在急于本土化,又因疑辱華險栽在“本土”上。“我們近期更多在考慮怎么能夠做好古為今用和洋為中用。”阿迪達斯大中華區企業公關高級總監吳亮曾如是說。
基于此,阿迪達斯方面稱,將會把側重點更多地放在“中國創造”上。“我們也與更多新銳中國藝術家和設計師合作,在設計中融入本土文化,向世界展現中國原創設計力量。”
然而,卻有網友發現,阿迪達斯經典貝殼頭系列上新,推出了全新的設計款。
據說是以中國古代陶罐為靈感,做舊的黃褐色配色、波浪狀的幾何祥紋、古甲文雕刻圖案,這些元素的堆砌融合,不難看出是對中國傳統陶瓷器工藝的致敬和借鑒,是阿迪達斯本土化策略的全新探索。
本以為是一次雙贏合作,既可以發揚中國傳統工藝技術,又能乘國潮之風提振阿迪達斯的銷量,挽救新疆棉事件后所剩不多的品牌口碑。然而,不少網友反映,阿迪達斯經典貝殼頭系列宣傳海報卻疑似辱華。
在新鞋下方的廣告圖中,放置了一只和鞋子花紋圖案相近的陶罐。從傾斜的拍攝構圖看,有種把陶罐踩在腳下的既視感。
值得注意的是,阿迪達斯在國慶假期被爆出腳踩中國文物,一下子點燃了網友的怒火。眼瞅著輿論愈演愈烈,阿迪達斯公關部連夜加班,給出了回應。只是,阿迪達斯并未就此事發表任何看法,千言萬語匯成一句“已閱”。
一邊想要奪回“消失”的消費者,一邊又主動卷入敏感爭議的內容漩渦,阿迪達斯的營銷給人一種巨大的割裂感。將中國文物踩在腳下的海報,雖然意義模糊難以定性,但是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不容小覷的。
事實上,有諸多“前車之鑒”為品牌們敲響警鐘。三只松鼠、奔馳、迪奧等都曾因為“瞇瞇眼”妝容引火燒身,遭遇品牌危機。此前,蘋果“辮子客服”事件,雖然是意外的巧合,但也側面佐證了消費者的敏感雷區,給品牌日后的營銷發出紅線警告。
最典型的莫過于李寧“鬼子服”,由于衣服造型酷似侵華的日軍軍服,容易讓人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引發巨大的輿論爭議。江南布衣的“暗黑系”童裝,糅合性暗示、暴力、邪惡的陰間元素,引發家長強烈抵制。
阿迪達斯,你可長點心吧!
上一篇:醫學生堆心臟大腦等器官造型雪人 網友:學會計的能堆點兒啥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