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夜之間,杭城氣溫大跳水。昨天凌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急診醫學科接診了一位26歲的急性心梗患者小吳。痛死了痛死了,受不了了...
一夜之間,杭城氣溫大跳水。昨天凌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急診醫學科接診了一位26歲的急性心梗患者小吳。
“痛死了痛死了,受不了了!”
26歲小伙凌晨急性心梗了
小吳,身高1.72米,體重82公斤。昨天凌晨2:27,因胸悶胸痛持續3小時無法緩解,來到浙大邵逸夫醫院錢塘院區急診醫學科就診。因心前區劇烈的壓榨性疼痛,小吳胸悶氣急,在急診一直嚷著“痛死了痛死了,受不了了”。
急診醫生馬上為他安排一系列檢查,心電圖提示他存在心肌缺血表現,考慮急性心肌梗死,隨后,醫護人員爭分奪秒展開搶救,小吳馬上被推入導管室,心內科徐晟杰副主任醫師為他行冠脈造影,術中發現冠脈左前降支近端支架內起完全閉塞,與家屬溝通后,行急診球囊擴張血管,手術順利,術后,小吳轉入ICU繼續監護治療。
據了解,小吳患有高血壓,3年前有過腦梗死病史,這是他第四次因急性心梗入院搶救。
“這個患者的依從性比較差,前面幾次心梗治療出院后,吃藥斷斷續續,也鮮少復診,這次氣溫驟降,又誘發心梗。”浙大邵逸夫醫院錢塘院區心內科負責人金重贏副主任醫師提到。
年輕的心梗患者越來越多
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很傷心臟
“小吳這次急性心梗,與驟降的氣溫不無關系。但究其內在原因,年輕的心梗患者,大多有一些共同的危險因素——作息不規律、熬夜、抽煙喝酒、吃夜宵、缺乏運動、肥胖等。特別是抽煙,已經有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它是心肌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金重贏強調。
金重贏表示,近年來,臨床接診的年輕心梗患者越來越多,去年,浙大邵逸夫醫院錢塘院區就接診了三例年輕的男性急性心梗患者,職業都是網絡主播,熬夜、抽煙、喝酒、吃夜宵是家常便飯,有的年紀輕輕就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基礎疾病。
寒冷應激是急性心梗重要推手
重視急性心梗預警信號
研究顯示,當室外氣溫>5℃時,氣溫每下降10℃,血壓平均會上升6.2mmHg,而當人體在-5℃的環境中暴露5分鐘,血壓則會升高10mmHg,此時,心血管病死亡率會上升21%。
金重贏說,寒冷應激是急性心梗的重要推手。“寒冷刺激可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體循環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加大了冠脈粥樣斑塊破裂風險;寒冷也會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心肌梗死便發生了。”
每年秋冬、冬春季節轉換時或冬天最冷、夏天最熱的那幾天,浙大邵逸夫醫院胸痛中心接到的心梗病人就會變多。浙大邵逸夫醫院心內科主任傅國勝教授介紹,邵逸夫醫院胸痛中心每年會接診500多例急性心梗患者,對于急性ST段抬高型的心梗患者,從進醫院到打通血管平均時間長期保持在60分鐘左右,比國際上要求的90分鐘快了30分鐘,最短的僅16分鐘。及時、高效的救治,成功挽救了諸多患者的生命。
冷空氣來襲,金重贏建議,首先注意保暖,氣溫驟降一定要注意添衣,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心絞痛、急性心梗等病的發生。其次,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患者,按醫囑服藥,做到服藥定時定量,不可中途隨意停藥。
此外,金重贏也提醒大家重視急性心梗前的預警信號,及時就醫。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發病前一兩天或更長時間有早期預警信號,包括:疲乏、胸悶、心絞痛頻發、呼吸困難,并伴有惡心、嘔吐、大汗等,對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及時送醫院。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越早開通血管,獲益越大。
上一篇:有省份連續兩年未辦理假釋案件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