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三年白頭的著名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走了。10月27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訃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
“三年白頭”的著名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走了。
10月27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訃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研究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五屆中國民進中央常委吳尊友同志,于2023年10月27日12時56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歲。尊重本人生前遺愿,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奇聞事件記者從吳尊友生前數位朋友處獲悉,吳尊友已身患胰腺癌兩年多。數據顯示,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短,五年生存率僅有5%左右,素有“癌王”之稱。
有疾控系統官員向奇聞事件記者表示,吳尊友的離開“是公衛領域的大損失”。
吳尊友的學生兼前同事、從事中國艾防事業的郭先生非常悲痛。他告訴奇聞事件記者,吳尊友沒有一天不在工作,“都不記得他生活是什么樣子了,好像他全部的時間都在工作。”新冠疫情期間,乃至患病期間,吳尊友也一直在常抓艾防工作,雙線作戰。
10月27日,中國疾控中心原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這樣評價吳尊友:“是好同志,真正的流行病學家,是一個學者,我們應該學習他帶病工作的革命精神。”
2021年年末,奇聞事件曾專訪吳尊友。他表示,中國的實踐證明新冠疫情是可控的,關鍵在于防控措施到位。但對于新冠整體的流行趨勢,在當時認識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想要做出一個準確的預測是非常困難的。
今年當選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接受央視專訪曾回應“三年白頭”
從2020年疫情開始時,吳尊友多次出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
2021年起,吳尊友經常隔一段時間才露面,他的頭發變白和身材變化引起關注。他最后一次出現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是在2023年2月9日。在這場發布會上,他作出一系列研判:近期再出現新一波疫情的可能性小,未來再出現全國短時間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小;未來出現比現在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毒株的可能性非常小,出現致病性加強的變異毒株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2023年,吳尊友當選了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向媒體介紹他準備了關于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提案。
吳尊友在接受央視新聞《面對面》專訪時曾回應“三年白頭”:“應該說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們在一線工作,有些人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我的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頭發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過媒體的宣傳,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經歷。實際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壓力更大,他們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貢獻得更多。”
在這次采訪中,吳尊友還回應了社會上的一些質疑之聲。“作為專業人員,有的時候你得有這樣一個膽識或者魄力去做這樣決定,這樣研判,這樣能夠把正確的信息及時告訴老百姓。”他指出,對于上述發布會上他對于疫情基本控制、全國短時間大規模流行不大可能發生的判斷,有些受眾聽完了以后認為疫情過去了,不會再來了,就是一種誤解。
而吳尊友微博的更新則停留在今年4月2日,他談了科學戴口罩,從當時疫情背景出發,提出分場景的建議。他的微博上,此前一直發的都是和疫情防控以及艾滋病防控相關的內容,一直聚焦于他的專業和工作。
曾牽頭組織設計實施
世界上最大規模艾滋病疫情哨點監測系統
盡管是新冠疫情期間被公眾熟悉,但吳尊友此前一直從事的是艾滋病防控工作。他曾長期擔任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2022年5月,吳尊友在第七十五屆世界衛生大會期間獲頒納爾遜·曼德拉健康促進獎。
公開資料顯示,1963年6月,吳尊友出生于安徽黃山。1980年,他參加高考,考入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系,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8年,吳尊友畢業后,進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1991年至1992年,吳尊友就讀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公共衛生專業,獲碩士學位;1992年至1995年,就讀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吳尊友回國開始從事防控艾滋病工作。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資料,吳尊友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他發現并報告單采漿獻血員中出現艾滋病流行,提出了應急措施建議,避免了很多人因單采漿而感染艾滋病;提出檢測發現感染者作為艾滋病防治首要策略,現已被國內外廣泛接受;將科學引進高危人群行為干預,探索、形成并推廣適合我國國情針對賣淫婦女、吸毒人群、流動人口預防艾滋病的干預方法;大規模推廣美沙酮門診、抗病毒治療等成熟防治技術;探索推廣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標量化管理。
此外,他牽頭組織設計并實施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艾滋病疫情哨點監測系統,設計并實施了世界上最大規模、涉及全國61個城市的男男同性戀艾滋病感染調查。
他曾深入接觸賣淫婦女、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以探索干預方法。中國疾控中心稱,他將國際艾滋病防治工作理論與中國防治工作實踐相結合,針對靜脈吸毒人群、失足婦女、流動人口、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配偶和性病等艾滋病高危和重點人群開展了大量的防治科學研究和現場實踐工作。
2020年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吳尊友曾談到,上個世紀做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的時候是自己工作“最艱難的時刻”。“他們告訴我,做這個工作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國家、人民的利益。”吳尊友當時這樣說。
學生眼中的吳尊友:
他太累了,沒有一天不在工作
吳尊友猝然離去后,他的學生兼前同事、從事中國艾防事業的郭先生非常悲痛。他告訴奇聞事件記者,自己腦子里全都是吳尊友工作的時候,都不記得他生活里是什么樣子了,好像他全部的時間都在工作。“我們所有人的朋友圈都只有一句話,吳主任太累了。他沒有一天不在工作,18號那天他還在工作。我們都知道他身體有多么不好,我們都以為他不會再參加會議,但他線上來。”
郭先生說,新冠疫情期間,乃至他患病期間,吳尊友也一直在常抓艾防工作,雙線作戰,“沒有一個工作是落下的。”
郭先生還透露,吳尊友生病時,曾拒絕了學生的捐款。
“我現在干的所有工作都是沿著他的道路在走,他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帶我們入門,一直在不斷送著我們往前走,但突然帶領的目標不見了。我們團隊本來還想著怎么能讓他帶著我們做更多的事情。”郭先生說,現在對吳尊友最好的緬懷就是繼續前進。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介紹自己的提案時,吳尊友曾說:“在傳染病防控的領域應該后繼有人。”
據中疾控資料,截至2021年11月,吳尊友指導已畢業博士19人、碩士69人,在讀博士和碩士生10人;合作培養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的中國博士16人;作為人才培養項目負責人,與UCLA和耶魯大學合作培養赴美進修(一學年)中國訪問學者114人;帶教西部進修者64人,短期培訓萬余人次。還通過項目支持二級、三級培訓的受訓人員達3萬多人。
傳染病防控,必然會“后繼有人”。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