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法院10月9日發布,日前,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閨蜜變男友詐騙案。謝某和小麗是認識多年的好友,兩人關系非常...
據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法院10月9日發布,日前,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閨蜜變男友”詐騙案。
謝某和小麗是認識多年的好友,兩人關系非常要好。小麗未婚,作為閨蜜,謝某一直表現得比較上心。
2021年2月,謝某向小麗介紹了一位叫“張寧宇”的男性朋友,稱這個小伙子是做工程的,長沙本地人,有房有車,靠得住。之后,小麗便收到一個陌生人的微信好友申請。
添加為好友后,“張寧宇”經常在微信上對小麗噓寒問暖、百般體貼,兩人相談甚歡。細致入微的關懷,打動了小麗,很快就陷入了熱戀當中。
某天,“張寧宇”跟小麗說自己家里出了點事情,急需一筆錢,希望小麗能救救急。沉溺于愛情美好的小麗絲毫沒有猶豫,當天就把錢轉了過去。此時的小麗并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預謀已久的陷阱......
首戰告捷滋長了“張寧宇”的欲望,在隨后時間里,“張寧宇”先后以工程項目應酬、母親重病、貸款等理由稱自己急需用錢,希望小麗借點錢給自己“調個頭”。而在其間,小麗多次提出想與“張寧宇”見面時,男友卻總有借口百般推脫,兩人始終無緣見面。
一想到自己甚至都沒有見過對方一面,小麗不禁起了疑心,遂向閨蜜謝某求證“張寧宇”的身份,謝某幾番搪塞,但每次都拍胸脯擔保“張寧宇”的人品沒問題,自己也借給了他不少錢,小麗也因此才徹底相信“張寧宇”的一切,陸陸續續轉給“張寧宇”40余萬元。
當一件件事均未兌現,且多次催促“張寧宇”還錢無果后,小麗意識到自己被騙,如夢初醒的小麗急忙向警方報案。隨著調查的深入,種種跡象表明,“張寧宇”就是謝某的另外一個微信賬號,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張寧宇”根本不存在。
2022年9月28日,公安機關將謝某傳喚到案。謝某對自己虛構“張寧宇”的身份詐騙受害人小麗40余萬元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謝某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被告人謝某被傳喚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輕處罰和從寬處理。法院判處謝某有期徒刑六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七萬元;對被害人小麗被騙的財物損失,責令由被告人謝某予以退賠。
在網絡上認識并談一場戀愛,未嘗不可,但核實身份是非常必要的,虛幻的面紗下說不定就隱藏著各路牛鬼蛇神,稍有不慎就落得人財兩空。
本案中的謝某之所以能得逞,主要是利用了受害人談戀愛、急于求成的心理,甜言蜜語再佐以“人證”,被戀愛沖昏了頭腦的人最易信任對方。
網絡環境魚龍混雜,要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不要輕信網絡上的陌生人。涉及到金錢利益,更要多方核實確認,不要輕易轉賬,防止落入“圈套”。
上一篇:學校稱校服塞碎布條系謠言已報警 條狀物為脫落的防水涂層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