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比亞迪(002594)史上最大并購案已初步敲定。8月28日早間,比亞迪及其控股子公司比亞迪電子(00285 HK)在A股和港股同時公告稱,比亞迪電子與捷
比亞迪(002594)史上最大并購案已初步敲定。
8月28日早間,比亞迪及其控股子公司比亞迪電子(00285.HK)在A股和港股同時公告稱,比亞迪電子與捷普新加坡簽署框架協議,以約158億元人民幣(等值22億美元)現金,收購賣方位于成都、無錫的產品生產制造業務,包括現有客戶的零部件生產制造業務。
8月28日,比亞迪股價高開低走,比亞迪電子則在低開超8個點后震蕩上行。截止記者發稿,比亞迪收盤價為235.53元,漲幅為1.26%;比亞迪電子股價為33港元,微漲0.46%。
史上最大并購
158億元現金收購
比亞迪8月28日早間公告,公司于8月26日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控股子公司簽署收購框架協議的議案》,同意比亞迪電子與捷普新加坡簽署框架協議,以約人民幣158億元(等值22億美元)現金,收購賣方位于成都、無錫的產品生產制造業務,包括現有客戶的零部件生產制造業務(以下簡稱“目標業務”)。
目前,賣方已于新加坡新設成立法人實體Juno Newco Target Holdco Singapore Pte. Ltd.(以下簡稱“目標公司”),并擬將目標業務重組至目標公司,比亞迪電子及其所屬子公司(以下簡稱“買方”)將收購目標公司100%股權。比亞迪電子及捷普新加坡雙方已于同日完成框架協議的簽署。
比亞迪電子及捷普新加坡將通過另行簽訂最終協議,確定收購交易的最終交易對價、交易方案、交易條款、外部審批、賣方的重組方案以及交割程序等。收購價格還將受制于慣常的交割賬戶調整機制,包括對現金、負債和凈營運資金于交割前后的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從WIND相關統計來看,此次并購,是比亞迪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并購。此前,比亞迪最大的收購案金額約為35億元。
比亞迪相關人士也表示,這是公司史上最大收購。
WIND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一季度末,比亞迪的貨幣資金為562.8億元;截止2022年末,比亞迪電子的期末現金余額為62.4億元。
提高產品市占率
比亞迪電子是比亞迪的控股子公司,其業務涵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通信設備、醫療健康設備等多元化的市場領域。
比亞迪稱,本次收購將拓展比亞迪電子客戶與產品邊界,拓寬智能手機零部件業務,大幅改善比亞迪電子客戶與產品結構,助推比亞迪電子產業升級,邁入新一輪的高速成長周期,“在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同時,與比亞迪電子現有產品有效協同”。
交易對方捷普新加坡,是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捷普的全資子公司。2023年8月,捷普入選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456位。
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共規劃三期工程,原本擬建為捷普集團全球最大、最現代化的工廠。現有Metal、FATP兩大事業群,主要為機械產品及電子產品加工,員工超過6萬人,工廠位于成都市、崇州經濟開發區。
早在2004年,捷普科技便在無錫布局消費性電子機械部件設計與制造等業務。2007年捷普集團收購臺灣綠點科技后,無錫高新區便成為了捷普科技重要的生產基地。其中捷普綠點主要從事移動通訊終端精密零部件等產品的研發制造,2021年銷售額約170億元,該公司還為蘋果iwatch提供屏幕制造服務。
2022年4月,捷普綠點總投資100億元的AI智能終端模組研發制造基地項目業再度簽約無錫,該項目達產后的年銷售額預計為300億元。
8月25日,捷普股價微跌0.38%;不過,從5月初至7月中旬,捷普股價曾大漲53%。
上半年業績超預期
此前,比亞迪電子在港股發布盈喜公告,Q2業績大幅超預期,公司預計2023年上半年,股東應占溢利將同比增長約115%-146%。
第一上海測算后指出,比亞迪電子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3.6至15.6億;Q2凈利潤為9億至11億,同比增長98.5%-142.5%,環比增長96.3%-139.9%,同比環比均大幅超出預期。
第一上海認為,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首先,公司自2022年Q4開始,北美客戶核心產品份額開始提升,2023年Q2實現進一步提升,隨著產能利用率環比的穩步提升,組裝毛利率邊際改善明顯;
其次,安卓業務Q2環比實現有限恢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5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604萬部,同比增長25.2%,環比4月份增長44%,開始顯現復蘇跡象。2023年1至5月,中國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08億部,同比下降0.7%。
根據6月份產業鏈調研情況,第一上海預計6月份手機出貨量環比5月份有望實現緩和增長,上半年累計出貨量同比實現正增長。
第三,新能源汽車業務環比Q1實現大幅增長。根據母公司比亞迪公布的銷量數據,比亞迪Q2銷量環比Q1增長27%,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銷售情況依附于母公司的銷量之上,疊加全新品類產品的放量出貨,因此,預計公司Q2新能源汽車收入環比Q1實現大幅增長,對于利潤貢獻提升明顯。
第四,儲能業務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