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腐敗,是最破壞社會公信力的行為,沒有之一。反腐,永遠在路上。總有個別官員,總是以自身工作內容作為茍且僥幸的機會和權利,利用職務之便
腐敗,是最破壞社會公信力的行為,沒有之一。反腐,永遠在路上。總有個別官員,總是以自身工作內容作為茍且僥幸的機會和權利,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當利益。
有輿論稱,最容易滋生腐敗的大概率是個別縣級干部領導,其中也有個別“小官巨貪”的案例。鄉鎮干部權力有限,中高層領導干部絕大多數都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作風相對比較過硬。
而縣區級個別部門個別領導,圈子里幾乎都是熟人,目之所及都能說上話。“關系戶”多,他們更容易偏離方向,出現投機心理。
有媒體報道,7月29日,湖南岳陽紀委監委發布通報近年來5起領導干部利用職權和影響力為親友牟利的典型案例。其中有一條尤其令人關注。
話說,“全縣24個鄉鎮在一家打印店花了174萬元”,網友看到這樣的消息確實也震驚。24個鄉鎮都對這家打印店如此“照顧”,這位涉事領導確實“說話管用”。原來,這樣一個縣級干部,水也這么深。
據相關通報稱,2018-2021年期間,涉事干部在當地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指揮部督導辦工作期間,利用職務之便要求有關鄉鎮對其子經營的文印店生意予以關照。這一“打招呼”,力量確實不小,期間全縣24個鄉鎮在該文印店制作相關資料,共計174萬余元。
據通報稱,該干部還有其他違紀問題,當地相關部門對其作出處分,并收繳其違法所得。
無論從反腐政策還是社會輿論來講,我們一直對腐敗是零容忍。而就本事件而言,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個別地方個別范圍內的腐敗土壤,腐敗生態還小空間內存在,由此滋生的一些腐敗問題,也時有出現。
比如說,這位涉事干部打過招呼后,全縣24個鄉鎮居然都為這樣的“以權謀私”提供方便,給個面子。致使一個打印店竟然被“照顧”174余萬元。要知道,有的打印店,估計賺4萬都難。
個別領導牽扯的“關系戶”著實成為一塊肥肉,這或許也是反腐工作中最需要關注的領域。
甚至有的“關系戶”維持時間之長,涉及金額之多,讓人瞠目結舌。尤其是基層腐敗,更不容忽視,因為基層工作更關乎民生,關乎群眾利益。基層干部和工作人員直接接觸群眾,其作風建設更不容小噓。在干群關系和群眾路線工作中,基層干部和工作人員的作用和意義更加重大。
我們應該提高群眾監督的意識和積極性,監督途徑和方式要更多更方便,監督環境要對舉報人個人信息更加保密。甚至個人認為,舉報腐敗,對舉報屬實的舉報人應該有獎勵,避免存在一些群眾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理。
群眾監督是最民主最有效的反腐方式。對群眾監督要更加珍惜、發揚和保護。建立更加有效的監督機制和生態,鏟除腐敗土壤,掐滅腐敗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