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区2区-国产精品1区 2区 3区-国产精品1区-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小说-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18p

當前位置:奇聞事件>今日熱點 >   感染高峰下的用氧荒 醫療機構的氧氣供給面臨嚴峻挑戰

感染高峰下的用氧荒 醫療機構的氧氣供給面臨嚴峻挑戰

導讀:2022年12月28日早上,北京老年醫院氧氣站工作人員閆治忠照例檢查設備,他看見,液氧罐儲量表上,指針指向了0 4噸。前一天上午10點35分,這

2022年12月28日早上,北京老年醫院氧氣站工作人員閆治忠照例檢查設備,他看見,液氧罐儲量表上,指針指向了0.4噸。前一天上午10點35分,這個數值還是6噸。

閆治忠立即打開備用液氧罐的閥門,以支撐當天在院患者對氧氣的需求。一天5.6噸的氧氣使用量,意味著醫院剩余的氧氣只能撐24小時。閆治忠立刻聯系了供氧公司,下午,新一批液氧將被送進醫院儲罐。

感染高峰下的用氧荒 醫療機構的氧氣供給面臨嚴峻挑戰

這些高3.5米、直徑2.5米的罐子保持著零下183攝氏度的低溫,盛放著淡藍色的、液體狀的氧。經過汽化升溫,它們會變成氣態氧,成為維持人類生命的必需品。

剛剛過去的12月,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不斷傳播,中國各地新冠感染人數激增,醫療機構的氧氣供給面臨嚴峻挑戰。國家衛健委于2023年1月5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中提到,重癥患者多在發病5-7天后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人工給氧是改善缺氧狀態、維持血氧飽和度、支撐生命的重要手段。

北京市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17日-28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急診接診人數從626人增加到最高1176人,增長率為87.9%。12月19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接診378人,急診留觀床位使用率為10%,而在30日,急診接診1356人,留觀床位使用率100%。

大約就在這段時間,據杭州日報報道,12月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急診總量達1552人次,12月19日-26日一周的時間里,兩個院區的急診人數分別增加了146%和61%。據《齊魯晚報》報道,12月24日以來,山東省立第三醫院急診科接診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四五倍,大部分都是新冠感染者,重癥患者人數明顯增多。

這一時期,醫院對氧氣的需求飆升,各電商平臺的家用血氧儀、制氧機也出現斷貨情況,北京線下門店的氧氣罐、氧氣袋開始脫銷。

北京一家氧氣維保公司的負責人王方表示,“元旦前,北京很多醫院都出現了需氧量急遽上升的情況,想馬上改造設備和管道不現實,得趕緊做臨時性補充。”他最近接到北京9家醫院的供氧管道臨時改造訂單,這些醫院分布在北京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大興區。

“我從業9年了,從沒經歷過這種情況”

“滴滴滴……”在北京某醫院一間重癥病房內,劉愛萍的心電監護儀紅燈閃爍,屏幕上血氧飽和度一項,數值顯示73%,遠低于醫學認定的成年人血氧飽和度的正常數值——95%。

85歲的劉愛萍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是這個三口之家第一個新冠抗原檢測呈陽性的人。高齡疊加了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她的病情發展迅速。

2022年12月23日,劉愛萍持續發熱、呼吸不暢,女兒陳華打120得知,“至少需要等待(救護車)4小時”。她開車帶母親前往離家最近的三甲醫院,途中,劉愛萍已呈現出缺氧的相關癥狀,口唇發紫,呼吸急促。

陳華記得,電子導航設備不止一次發出提示:“附近有救護車經過,請注意避讓。”即將抵達時,她看見整條馬路幾乎塞滿私家車,交警在醫院門口指揮交通,5輛救護車正排隊進入院門,行駛速度緩慢。

劉愛萍被急診科接診后,直接轉入重癥病房。老人吸了3小時氧,血氧飽和度升至85%。“醫生說再來晚點,命可能就沒了。”陳華感到后怕,說自己拿著醫院單據的手一直在發抖。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醫生陳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老人抵抗力差,發燒溫度沒有年輕人高,再加上對缺氧反應遲鈍,出現沉默性缺氧。送醫時被診斷為重癥、危重癥的幾率很高,第一時間給氧可以緩解缺氧癥狀,贏得最佳救治時間。”這位醫生補充說,“不只是老人,青中年群體也會出現缺氧狀況,大多數人感覺到缺氧就會立刻就醫,醫院的氧氣供應就面臨挑戰。”

元旦前,12月30日,記者走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急診大廳的椅子上還坐著幾名中年人,他們正在一邊輸液,一邊吸氧。

“那段時間,醫院每天的用氧量都在5噸左右,達到日常用量峰值的兩倍以上。儲量6噸的液氧罐,以前供氧公司3天送一次就夠用,那時要一天送一次。”北京老年醫院總務處處長董文洲回憶,2022年12月17日前后,他已經感覺到醫院用氧需求量特別大,總務處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負責醫院氧氣設備設施的運行和管理。

“一天用5.6噸的氧氣,我從業9年了,從沒經歷過這種情況。”閆治忠說,北京老年醫院氧氣站的24小時值班人員從一個人增加到兩個人。除了不定時巡查減壓閥和管道氧壓外,閆治忠和同事還要給急診科運送氧氣鋼瓶。

12月30日上午8點半,記者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看到,急診大廳和走廊里擠滿平車床、輪椅,輸液的患者或躺或坐,走廊僅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墻面臨時貼了很多掛鉤,每個掛鉤上都掛著兩到3個輸液袋。有的患者通過床頭墻體上的氧氣口進行吸氧,有的患者則是自帶氧氣鋼瓶,一邊輸液一邊吸氧。

患者陶小英是在2022年12月24日上午到達宣武醫院急診科的。此前,這位感染新冠病毒的老人突然暈倒在衛生間,被家人送到醫院。老人的外孫女記得,掛完號以后,護士說預計要排隊兩小時以上,等重癥患者搶救完畢才能見到醫生,當時,急診大廳里找不到一張空椅子。

平車床和輪椅已經租不到了,租賃處圍滿了人。“我不知道設備什么時候還,也不知道有幾個人能還。”工作人員正一遍遍地解釋著。

5小時后,陶小英見到了醫生。經測試,她的血氧飽和度為92%。她進行了肺部CT檢查,查了血常規。醫生判斷,老人有沉默性缺氧,輕度肺炎。

陶小英還有高血壓、冠心病和胃病,但當時醫院已經沒有病床可住,也沒有吸氧位置和呼吸機可用了。醫生建議老人回家吃藥、吸氧、監測血氧飽和度,如果數值還掉,再送醫院急診。

陶小英回家了。她的外孫女打開手機地圖,以“醫療器械”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按顯示結果依次打電話詢問。晚上8點,這個姑娘終于買到一只10升裝的氧氣瓶。

“吸氧后姥姥血氧飽和度升到98%,我的心也落地了。”她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醫生陳凱回憶, “12月20日以來,急診接診的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吸氧,醫院的設備、呼吸機、氧氣袋根本不夠用。我建議他們去外面購買制氧機和氧氣袋,但是線下藥店搶不到貨,網上有貨發不出來,幫不上忙,我也覺得很崩潰。”

2022年12月26日,記者電話聯系到位于北京西北旺一家醫療器械店的店主,他正在客戶家里給氧氣瓶補氣,這個他頭一天下午送過來的14升的氧氣瓶已經空了。

“還剩兩個氧氣瓶,如果現在定,可以給你留一個,但不敢保證。”店主介紹,他的醫療器械店每天采購100個氧氣瓶,一上午就基本賣完。

與此同時,在北京廣安門的另一家醫療器械店里,氧氣瓶已經賣完了。“早上一開門,人就到店里面搶,這個點啥也沒了。我不知道明天能不能訂到貨,廠家也缺貨啊,晚上再問庫房那邊能給我多少。”店主說。

12月26日,記者查看了各大電商平臺制氧機的銷售情況,多款制氧機都顯示“缺貨”狀態。魚躍京東自營旗艦店里的21款制氧機均顯示無貨,歐姆龍京東自營旗艦店里的23種制氧機均已售罄。同樣地,淘寶平臺的可孚醫療器械旗艦店中原本共有4款制氧機在售,但是26日上午10點,已經搜索不到制氧機相關產品。12月29日早上8點,記者走訪了北京6家醫療器械售賣店,其中有5家店的血氧儀和制氧機均已出售一空。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搶到制氧機的經驗:“提前1天加入購物車,看準搶購時間,提前3分鐘進入等候,距離開售時間還有1分鐘時,反復進入付款頁面,如果顯示無貨不斷換地址刷新嘗試。”也有網友發帖稱自己連續搶購3天都沒有搶到制氧機,只能購買氧氣袋,到附近的藥店充氧氣后給家人使用。這些社交平臺上也出現了很多求助帖,表示需要住院,詢問哪家醫院可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老人,哪家醫院的急診可以吸上氧氣。

需要吸氧的患者增多,管道內的氧壓可能達不到正常數值

元旦前的一個上午,閆治忠拿著氧氣站的掃帚,不斷清掃兩臺“汽化器”管道上的冰凌子。液氧的汽化溫度是零下183攝氏度,需要吸氧的患者多,大量低溫液氧不停流入兩臺汽化器,管道結冰速度變得更快。閆治忠只有不斷除冰,才能保證供氧設備的正常運轉。

在北京老年醫院西南角的這片空地上,佇立著兩個容積為5立方米的液氧罐,液氧罐周邊是硬邦結實的土路,四面都安裝了鐵柵欄。根據現行國家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液氧貯罐周圍5米范圍內不應有可燃物和設置瀝青路面”。

以兩個液氧罐為起點,延伸出8條管道,淡藍色的液氧通過汽化器,以氣態進入供氧主管道,再經過兩級減壓,抵達醫院科室和病房的氧氣出口。在終端,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的需要調節氧氣流量。

總務處處長董文洲在醫院微信工作群里發了一條倡議:醫用氧氣的使用量很大,需要吸氧的患者盡管吸,在確保治療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可吸可不吸的患者就別浪費,緊著重癥患者來。

北京老年醫院的供氧系統是以液氧罐供應為主,氧氣鋼瓶供應為輔。董文洲介紹,北京大部分醫院都采用相似的供氧系統。液氧供應系統由醫用液氧罐、汽化器、減壓裝置組成。供氧公司通過液壓槽車將液氧運輸到醫院,存放到醫院的液氧罐中。液氧轉化成氣態后,通過氧氣管道輸送出去。

液氧罐中的氧是經過壓縮的,汽化進入主管道后,氧氣壓力較高,需要用調壓閥進行減壓。董文洲進一步解釋,液氧罐的壓強是0.84兆帕,經過兩層減壓后,輸送到病房的氧壓通常在0.45兆帕左右。患者驟然增多后,吸氧量增大,分流的氧氣口多了,管道內的氧壓就達不到正常數值。“以前50個人需要吸氧,從液氧罐輸出到各病房的氧壓可達到0.4兆帕,現在是200個人需要吸氧,氧壓可能掉到0.1兆帕,患者就吸不到足夠的氧氣了。”

2022年12月29日,北京一家氧氣維保公司的負責人王方告訴記者,在北京使用液氧罐供氧的醫院里,氧氣是不缺的,他接觸的醫用氧供應商都在24小時不停工地生產。“一些醫院面臨的問題是氧氣管道氧壓不足,這算是歷史遺留問題。”

記者了解到,液氧的生產原理是將空氣分離成氧和氮。第一步,將空氣冷卻到大約零下200攝氏度,空氣就會變成液體(空氣中氮氣含量78%,氧氣含量21%,其他氣體含量1%)。第二步,把液體升溫至零下195攝氏度,液氮蒸發,剩余的就是純度超過95%的液氧。液氧經過慢慢升溫會分離出雜質,轉變為可供臨床醫療使用的醫用氧氣。

根據現行國家標準“醫用氣體工程技術規范GB 50751-2012”,醫院供氧系統只要滿足15%的在院患者吸氧就符合設計要求,以前需要吸氧的患者主要集中在急診、病房和手術室。近期,多家醫院需要吸氧治療的患者比例遠高于15%。此外,醫院輸送氧氣的管道口徑可能也滿足不了這么高的需求。王方舉例,“比如從液氧罐出來的氧壓是0.8兆帕,供氧管道太細的情況下,到達病房時的氧壓可能都不足0.2兆帕。”

王方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銷售醫療器械和安裝供氧系統。“近期北京很多醫院都遇到了供氧需求大的挑戰,想馬上進行徹底大改造是不可能的,只能寄希望于臨時性改造。”

此外,王方表示,每天要接五六十個電話,全是咨詢氧氣設備的,幾天下來,自己“嗓子都冒煙了”。他說,跟廠家訂購一臺液氧罐的貨期是1個月到45天,安裝一臺液氧罐又需要至少一周的時間。“液氧罐和氧氣鋼瓶等設備的生產廠家,因為員工相繼感染后無法及時返崗復工,生產量和運力都很吃緊。”

據王方介紹,北京有一小部分醫院依然采用變壓吸附制氧機制氧。這種制氧機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壓縮空氣、提取氧氣,電耗較大,優點是隨取隨用。但是王方估計,使用這套設備的醫院,缺氧情況會更加嚴重。

他解釋,醫院一般配備兩臺變壓吸附式制氧機,每臺制氧機最大輸出量大約在每小時20-80立方之間。這樣的輸氣量平時可以滿足患者吸氧,一旦吸氧量增加,現有的制氧機設備滿足不了患者需求,臨時采購設備也來不及。“只能想辦法增設液氧罐或氧氣鋼瓶,購買外供氧氣。”

氧氣系統的應急改造要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進行

2022年9-11月,北京老年醫院重新設計和鋪設了氧氣管道。董文洲說,醫院上一次鋪設氧氣管道是在2003年,距今已有近20年時間。

“如果沒有這次改造,我們可能也供不上氧了。”這位總務處長想起來有些后怕。“畢竟我們是一家老年醫院,冬季又是老年病的高發期,這些老年病患更容易出現缺氧癥狀,對氧氣的需求量更大。”

相較于以往一條管道供全院的供氧系統,北京老年醫院現在是一棟樓使用一條管道,急診、重癥病房等重點科室的供氧管道更獨立,由液氧站內分氣缸處單獨接出,確保供氧量和氧壓力。

這家醫院原計劃在11月底前完成氧氣管道的接駁,董文洲解釋,此前醫院執行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氧氣維保公司的工人一直沒能進院施工,因此只是鋪設了管道,并沒有和液氧站進行接駁輸氣。“新十條”發布后,他估計用氧“高峰”很快就會出現,“必須抓緊接駁”。

2022年12月25日,醫院啟用了備用氧源,暫停了液氧設備,全力接通新管道。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醫院用光了預先準備好的300多只容量40升的氧氣鋼瓶。董文洲說,這次改造,使醫院此后再沒出現供氧緊張的情況。

“缺氧會死人的,萬一送氧不及時,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據董文洲介紹,北京老年醫院日常存放40個容量40升的氧氣鋼瓶,近期,這個數字臨時改為80個。

“儲存這么多氧氣瓶是很危險的,氧氣是強助燃劑,遇到明火可能會引起爆炸。”董文洲表示,增加儲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通過了解近期住院患者的情況,他擔心沒有備用氧氣,無法應對突發狀況,“只能讓工人加緊巡防確保用氧安全”。

12月23日,68歲的北京市民張國華開始發高燒,體溫降不下來。兒子把父親背到醫院,醫生診斷后,讓老人坐在輸液室,用氧氣鋼瓶吸氧。父子倆看到,醫院工作人員不斷把藍色鋼瓶運進輸液室走廊和大廳,周圍每個患者都在吸氧,一只氧氣鋼瓶一般是兩個人共用。

兩天后,這家醫院的氧氣短缺了,張國華換了一家醫院就診,“這次沒有椅子了”。兒子買來折疊行軍床給父親躺,自己靠在墻邊站著陪護。

12月20日以來,王方已經完成了北京9家醫院供氧管道的臨時改造項目,這是他從業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據他介紹,氧氣系統的應急改造要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進行,有的是對供氧管道進行臨時改造,有的是增加液氧罐或氧氣鋼瓶的存儲量。

“到年底了,工人都奔著回家去了,留都留不住。”王方把公司其他幾個跟氧氣無關的項目都停了,湊出18個人。

“這些臨時性改造主要集中在急診和重癥病房。”王方舉例解釋,臨時改造的第一個辦法是更換大流量調壓閥,過去醫院氧氣管道最大輸出量是每小時20-40立方,而近期,醫院急診的用量基本已達每小時80立方,更換大流量調壓閥可以提高氧氣管道的氧壓,壓力大了,讓氧氣輸送量更大。

對更換大流量調壓閥也無法滿足患者吸氧需求的科室和病房,王方和工人設計了另一種方案,在走廊里增設幾只高1.5米、容量175升的液氧罐,每只液氧罐儲量200公斤。

“這樣大小的液氧罐方便工人來回搬運。”王方說,利用液氧罐在病房供氧端口往氧氣管道里面輸送氧氣,再加上液氧罐端口的氧氣輸送,這樣的氧氣輸送量基本可以滿足患者需求。

針對快速增多的住院患者,許多醫院的病房都在臨時增加床位,王方和工人還要為這些突然出現的床位增設臨時性的吸氧裝置。

“原來病房只放兩張床,現在變成6張床,都需要吸氧,我們要把現有的氧氣口一分為三。”王方和工人將“一分三氧氣終端轉換器”插入墻上原有的氧氣口中,“原本只夠1位患者吸氧的氧氣口,現在可以實現3位患者同時吸氧。”

近期,還有一些醫院為提升醫院危急重癥的救治能力、擴容醫療資源、滿足患者的住院需求,會將神經內科等科室的病房改造成新冠重癥病房。其中,有部分病房因為此前沒有吸氧需求,往往并未接通供氧系統。王方會為其增設小型液氧罐汽化供氧系統,加裝調壓系統,安裝臨時管道,直接供氧氣到病房。“這樣的臨時改造能讓工作人員少推一些氧氣鋼瓶,也減少醫護的工作量。”

王方稱,最近,一家位于北京的醫院聯系他,表示變壓吸附制氧機滿足不了醫院氧氣的需求量,想買3只儲量6噸的液氧罐。但液氧罐的生產周期太長,王方只能跟廠家協商,從別的買家手里高價搶到一只液氧罐現貨,元旦前一天,液氧罐安裝完工。

據王方介紹,這些應急改造,只是特殊時期的臨時之舉,待疫情結束、醫療業務恢復正常時,應對非常時期采取的臨時改造會恢復原樣。

2022年12月28日,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醫療保障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重癥救治服務能力的通知”,要求各有關醫療機構組織對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發放血氧夾,鼓勵各區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氣灌裝服務,方便居民居家氧療。

12月30日,輾轉不同醫院吸氧的張國華,已經去離家最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吸氧。

針對當前的疫情形勢,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在采訪中表示,“從2022年12月起,全國發熱門診就診量進入快速上升階段。到12月下旬和2023年元旦時,急診量進入高峰期,急診高峰意味著重癥救治的高峰也同步到來。春運之前,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也已經迎來感染高峰。”

高峰之下,淡藍色的液氧供不應求。近日,一志愿者團隊發起了制氧機漂流計劃,通過線上登記的方式,對接擁有閑置制氧機的人和急需吸氧的患者,把“氧”傳給更急迫、更需要的人。

這幾天,北京老年醫院氧氣站里,閆治忠的巡防工作還在繼續。“確保用氧安全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但是現在壓力已經緩解很多了,我心里不再那么緊張了,踏實多了。”

為您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热香蕉视频 | 日产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 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观看 | 日本特一级 |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久草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 茄子香蕉草莓丝瓜芭乐绿巨人 | 亚洲青草视频 |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 天堂资源最新版在线www | 亚洲欧美字幕 | 四虎影院免费网址 | 一区二区不卡免费视频 | a黄毛片| 亚洲麻豆视频 | 真实国产乱视频国语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香蕉 | 三级毛片国产三级毛片 | 天堂网在线www资源网 | 激情五月婷婷开心 | 99久久国产免费福利 | h在线看免费视频网站男男 h在线看 |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麻豆 | 日韩毛片免费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 岛田阳子五十路在线观看 | h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 ww亚洲ww亚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欧美 国产 日韩 第一页 | 日韩一级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最黄视频 | 国产成人影院一区二区 | 年轻的馊子1中字hd 年轻的嫂子在线线观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