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又一種新冠變種病毒XBB 1 16在全球多國肆虐。從印度到新加坡、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29個國家,XBB 1 16感染病例都出現了快速增長趨
近日,又一種新冠變種病毒XBB.1.16在全球多國肆虐。從印度到新加坡、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29個國家,XBB.1.16感染病例都出現了快速增長趨勢。
這種別名為“大角星(Arcturus)”的奧密克戎亞種XBB.1.16已經被世衛組織指定為“監測中的變種”,XBB.1.16的傳播效率比XBB.1和 XBB.1.5毒株高約1.17至1.27倍。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截至今年2月下旬,“大角星”毒株占全球新冠病例的0.21%。一個月后,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3.96%。
目前,該病毒已占據美國中南部地區新冠病例的21%以上,并導致印度新增新冠病例重回過去八個月新高,可能成為全球要面對的下一個主要變種病毒。
目前,我國本土監測到這一變種病毒。4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況。對比4月8日中疾控公布數據,4月7日至4月13日,新監測到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124例(共計21個分支)。其中,中疾控首次監測到15例XBB.1.16和2例XBB.1.16.1,表明這一變種病毒也已經進入我國。
新變種或誘發結膜炎,輪到囤眼藥水了?
除了具有高度傳染性以外,XBB.1.16目前觀察到的主要癥狀包括發燒、頭痛、咽喉痛、流鼻涕、疲勞等問題,與感染奧密克戎的癥狀相似。
但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NBC) 報道,XBB.1.16感染者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癥狀——結膜炎。另有印度報道稱,印度12歲以下的兒童患病人數增加,并伴隨極其少見的結膜炎病癥。這是種眼科常見疾病,如果處于急性期,又叫“紅眼病”。
WHO疫苗安全網成員、印度兒科醫生 Vipin M. Vashishtha 上周在推特上公開表示 ,與XBB.1.16有關的“發癢伴粘眼的結膜炎”病例有所增加。 梅奧診所臨床病毒學實驗室主任 周四曾報告稱,專家們發現感染這種新毒株的年輕患者,出現眼睛發紅、發癢的概率有所增加,而這是三年新冠大流行期間尚未出現的癥狀。
一時間,關于新冠可能誘發結膜炎的消息引起熱議,眾多網友涌向醫生、藥師的社交媒體評論區,詢問是否應提前購買抗病毒滴眼液,以備不時之需。事實上,囤藥是國人自疫情發生以來,應對各種傳染病的慣性反應,甚至形成了一種標準動作。
“醫學界”梳理發現,繼連花清瘟、抗原檢測、布洛芬、血氧儀之后,2023年的第一囤,落到了小眾藥品蒙脫石散身上,而蒙脫石散的脫銷,又與“新冠變異株XBB.1.5可能導致腹瀉”這一消息密切相關。
這之后,全國進入甲流感染高峰,流感特效藥奧司他韋又被搶購一空,不少消費者一擁而上,導致該藥在一些藥房和醫院長期斷貨,引發了又一輪搶購和漲價潮。
XBB.1.16的相關報道登上微博熱搜后,黃河三門峽醫院眼科主治醫生李鵬偉向“醫學界”表達了他的擔憂——不明真相的網友可能又要搶購治療結膜炎的眼藥水了。
事實上,“新型冠狀病毒可引起眼部疾病”并非第一次見諸報端。微博大V“莊時利和”公開表示,早在2020年新冠初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有研究表明,9/1099的新冠患者有結膜炎。
2020年初,國家衛健委赴武漢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在回京后先是出現了結膜炎,進而確診感染了新冠。當時,他就認為自己應是因為在武漢醫院時沒有佩戴護目鏡,病毒通過眼結膜進入到體內。
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眼科學分會去年發布的《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眼病防控專家共識(2022年)》中同樣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可引起眼部疾病,比例為0-35.71%,其臨床表現多樣,且眼表是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
李鵬偉透露,去年12月疫情期間,他曾接診過眾多新冠結膜炎患者,治療后沒有出現不可逆的視力下降等問題,預后情況都很好。他說,自己當時是按照一般病毒性結膜炎來治療的。
據李鵬偉介紹,結膜炎依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如果是病毒性結膜炎,主要采用抗病毒點眼液的方式治療,例如更昔洛韋點眼液。而如果合并細菌感染,則可加用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點眼液等抗生素。只有當病毒浸潤角膜基質,才可考慮適當加用激素治療。
對于一般病毒性結膜炎,李鵬偉表示,其具有自限性的特點,通常在1—3周左右會趨向于好轉,不用藥也能夠達到治愈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感染的病毒毒力特別強,或者疾病的癥狀比較嚴重,病毒性結膜炎還有可能波及角膜,這就需要盡早處理了。”
此外,并非只有新冠一種病毒會誘發結膜炎,多數結膜炎是由腺病毒引起,腸道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也都是這一疾病的發病原因。李鵬偉提醒,公眾對新冠結膜炎不必恐慌,也無需提前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