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對現在的孩子們來說,二十四節氣是那樣的遙遠,除了那首二十四節氣歌還能朗朗上口之后,對于其他的認識就寥寥無幾了。在即將到來的大暑節氣
對現在的孩子們來說,二十四節氣是那樣的遙遠,除了那首二十四節氣歌還能朗朗上口之后,對于其他的認識就寥寥無幾了。在即將到來的大暑節氣,他們可能都不知道大暑的古詩有哪些,下面是奇聞事件小編帶來的二十四節氣大暑古詩,一起去看看吧。
大暑的古詩有哪些
1、《大熱》
宋·戴復古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萬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熱。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結。
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2、《夏詩》
南北朝·徐勉
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
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
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
3、《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4、《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
5、《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6、《螢》
唐·徐夤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7、《劉駙馬水亭避暑》
唐·劉禹錫
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
琥珀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
賜冰滿碗沉朱實,法饌盈盤覆碧籠。
盡日逍遙避煩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8、《暮熱游荷池上》
宋·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二十四節氣大暑古詩
《熱》
元代:張昱
南州大暑何可當,雪冰不解三伏涼。
夜深明月在天上,白露滿湖荷葉香。
大暑時節,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熱。詩人也說,即使是雪冰也不解不了三伏天的熱。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當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為應對“伏氣”。
在最炎熱的時節,讀最清涼的詩作,愿詩詞,能給你帶去一縷涼風。
《夏日閑放》
唐代:白居易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
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褰裳復岸幘,閑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
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
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
若比瓢人,吾今太富貴。
大暑酷熱,不愿出門,紗簾輕垂,隔出一片靜謐,小院干凈整潔,竹席清涼,午睡片刻,來點時令小蔬,夏衣輕薄,心情舒爽。
庭院深深,正宜閑居;窗含清風,可以納涼;一盞淡茶,亦能解暑。或焚香靜坐,或開卷漫讀,或執扇品茗,都可養心養慧,修得一隅清靜,一懷安然。
《螢》
唐代:徐夤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大暑有三候,其中一候就是腐草為螢。古人認為螢火蟲是由腐草所變,螢火蟲又名“燭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在靜夜里裊裊地穿梭。
當你看到螢火蟲輕輕地從草叢中飛出來的時候,你就應該知道現在是大暑了。
《扇》
宋代:謝枋得
蒲葵也解歸掌握,紈素未應捐中。
莫把暗塵明月,好驅大暑來清風。
大暑時節,肯定少不了扇子。
輕搖蒲扇,坐而納涼,此心如能心靜,便是人間好時光。
攜一縷清風,走出瀟灑的模樣,多些豁達,少些惆悵,一聲長嘯抖落寂寞彷徨;撒一把種子,長出逍遙的模樣,多些浪漫,少些感傷,一身詩意穿越漢唐!
《大暑》
宋代: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至,天氣炎熱,檐下安靜,暑氣蒸騰,清風難尋,尋得樹蔭,捧卷書,過涼水的瓜果,帶來絲絲清涼。
這一茶之飲,一粥之食,一面之餐,皆是大暑的滋味,是舌尖上難忘的夏天,更是伏天里的食趣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