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說到三國時期的事情啊我們今天不妨來說說關于三國時期的兄弟情了,大家也都知道其實在三國有一個桃園結義的情節(jié),桃園結義其實還有下一句,
說到三國時期的事情啊我們今天不妨來說說關于三國時期的兄弟情了,大家也都知道其實在三國有一個“桃園結義”的情節(jié),桃園結義其實還有下一句,那就是桃園三結義,那么這三個人其實就是指的劉備,張飛和關羽了,很多網(wǎng)友也發(fā)現(xiàn)了怎么就沒見我們的超級明星趙云趙子龍呢?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一個歷史問題了,那就是劉備好像到死都沒有重用趙云,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跟隨小編繼續(xù)揭秘看看!
一.從兄弟關系來看
趙云對于劉備來說始終是個部將,而不是兄弟!如果非要把他們兩個的關系往近了說,只能說是忠心耿耿的部下,而不是生死舍命的兄弟。劉備過命的兄弟有兩個,一個是關羽,一個是張飛。
這也基本上能夠解釋為什么劉備不重用趙云,而對張飛和關羽非常的好。史書記載,劉備和關張兩人的關系是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書中不曾記載趙云和張飛、關羽的關系是如何的好,因此我推測,在理念上趙云和關羽、張飛是不一樣的。什么理念呢?關羽和張飛看待劉備是自己的哥哥,其次才是上級。而趙云始終視劉備為自己的上級,而劉備也一樣,趙云在劉備眼中,是最早跟隨自己的一個部下,也是一個忠心耿耿的部下。
二.從家事關系來看
那么劉備到死的時候給趙云說了什么話呢?這就要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來找答案了,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這一回講劉備白帝城托孤,當時只對兩個人有一對一的交代,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趙云。對趙云的交代是這樣的:
(劉備)又囑趙云曰:“朕與卿于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言下之意是我死之后我的孩子劉禪就交給你了,看在我們兩個共患難的份上,一定要保護好我的兒子。這屬于內(nèi)事,也就是說屬于劉備的家事。可見劉備是把趙云當成一個近臣來看待的。
劉備在死的時候把國家交給了諸葛亮,屬于公。將家里人尤其是劉禪交給了趙云,屬于私。從這種安排上來看,劉備對于趙云的態(tài)度傾向于近臣,而不是肱骨之將。也就是說劉備給趙云的任務不是開疆拓土,而是保護好劉家血脈及后方安定。這其實從趙云前期的經(jīng)歷就可以看出來。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云留荊州。
趙云在荊州之時,當劉備被曹操追的妻離子散,趙云主要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保護劉備及其家人的安全。而劉禪就是趙云從亂軍中救出來的。
先主入益州,云領留營司馬。劉備去了益州攻打劉璋,趙云作為留營司馬,任務還是照看劉備的大本營,尤其是劉禪。當孫權的妹妹,也是劉備的新夫人要帶劉禪回江東時,趙云及時出面阻攔,保住了劉禪不會成為孫權的人質(zhì)。
其實趙云這個人是很機警的,也就是說這個人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這也是劉備很欣賞趙云的地方。劉備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敢于把自己的家人安全托付給趙云。因此不能說劉備不重用趙云,事實恰恰相反,在所有的部將當中,劉備是最信任趙云的。當然了,關羽和張飛屬于劉備的兄弟,不能包括在內(nèi)。
關于趙云多說一點,趙云打仗其實還是挺厲害的,曾經(jīng)親身示范過一次“空城計”。過程大概是這樣的。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曹操在北山之下積糧,黃忠和趙云以為可以偷襲曹操軍糧,于是黃忠?guī)е笋R就去了。黃忠和趙云約定時間接應。
趙云左等右等黃忠不回,于是帶十多個隨從前去接應。正好碰到曹操領著大軍出來,于是陷入曹軍前鋒包圍。剛開打,蜀軍大軍來到。于是一頓亂戰(zhàn)。趙云在亂軍中突圍出來回到營壘,這時蜀將張著被曹軍追著打。營壘中蜀將張翼建議緊閉營門防守,趙云則命令打開營門,偃旗息鼓。
曹操看到營門大開,認為有伏兵。于是率軍撤退。這時趙云親自擂鼓,命令士兵放箭并大聲喧嘩。曹軍受到驚嚇,自相踏踐,許多都掉到漢水中被淹死。后來劉備查看趙云營壘,稱贊趙云“一身是膽”。
三.真相揭秘
最后正面回答問題,劉備其實是很器重趙云的,當然前提是作為部下。和張飛和關羽的關系根本不能比。趙云更多的是被劉備作為家眷和后方守護大將來重用。而劉備臨終時對趙云的交代也正說明了這一點,趙云的任務就是照顧好劉禪,至于國家大事,開疆拓土,有諸葛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