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其實大家在看一下古代的詩詞書畫的時候,有的時候真的是能感嘆到這些古人真的是超厲害啊,而且當時社會的上的一些考試制度放在現在這個社會
其實大家在看一下古代的詩詞書畫的時候,有的時候真的是能感嘆到這些古人真的是超厲害啊,而且當時社會的上的一些考試制度放在現在這個社會那只怕是沒有人能考得上了,今天就和大家來說說,如果在古代你是一個秀才的話,那么應該對應的是現在的什么學歷呢?話說好像本科生在秀才面前就是半個文盲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情況下面跟隨小編一起揭秘看看!
由于古代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知識的教育,我們可以用現在的文科類大學生和學者來進行比較。
我們是一個具有濃厚的官本位文化的民族,從孔子的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以來,大家都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作為統治階級惡,希望選撥人才進入政府,所以中國就有了偉大的發明——科舉制。科舉制是在不公平的年代相對比較公平的一種制度設計。因為科舉制有一系列的制度設計,這種制度能夠讓全國的人才通過科舉考試而脫穎而出。
好以明清時代的科舉制作為例子,玩的國家簡要介紹下科舉制。
一個人要想考上進士甚至是狀元,那要是具備闖七關斬七將的本領。
第一關:你得考上縣學。這是基層政府在縣域范圍內興辦的官辦學校。考上了就叫生員,具備了在往上一級考試的資格。類似于我們現在的高考之前的會考。考不上的叫做童生。童生不是按照年齡來的,你要是80歲還考不上生員,你就還是童生。那是悲慘的不得了的事情。
第二關:府試。取得了生員的資格后,還要參加地級市的府試。
第三關:院試。通過地級市的考試之后,可以去省城參加院試。院試合格,就叫做秀才。這代表著你已經進入了上流社會,照以前的說法,就是農村戶口轉成國家戶口了。秀才成為官員的預備隊了。你見了縣官不要磕頭了,官府也不能隨隨便便把你抓起來痛扁一頓了。一般的人見了你,要叫老爺了。這個就是在全省范圍內選拔的人才。
第四關:秀才的年度考核。不是說你考上秀才就能參加上一級的考試了,還要考試靠成績說話,秀才考試分成六等,只有一等和二等的才可以參加上一級考試。
第五關:鄉試。這是三年一次在省城或直轄市舉辦。考上了叫舉人。舉人就是有了做官的資格了,即使再往上的考試考不上,也可以做官了。所以范進才高興的發瘋。
第六關:會試。這也是三年一次,考上的叫貢士。
第七關:殿試。由皇帝親自考試,考上的叫進士。
從這個金字塔的結構來看,秀才已經是金字塔的中層結構了。考慮到每年的進士錄取人數很少,一個省的秀才也不是很多。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能考上秀才的人,在古代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屬于很牛的才子了。那么在我們今天的考試制度下,我認為只有博士或者是比較優秀的碩士,才能和古代的秀才的相提并論。以好玩的國學不學無術的水平,估計我現在還是個童生。
下一篇:排放核污水流程曝光 用鎖匙啟動